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癌症发现后,马上手术切除就一劳永逸了这只
TUhjnbcbe - 2021/3/12 10:18:00

读完昨天的文章《你真的了解原位癌吗?》,咱们明白原位癌不属于恶性肿瘤保障范围的原因了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按照肿瘤的病理名称与特性,我们是可以较为轻松的判断它是原位癌还是恶性肿瘤的,但总也有些特殊的复杂的情况会出现。

比如下面这个病理诊断,“肺原位腺癌伴微小浸润”是属于原位癌还是恶性肿瘤呢?理赔如何赔付呢?

今天就借这个案例,讲讲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肺腺癌及理赔问题。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3.33万,其中男性50.93万,女性22.40万,新发病人数居恶性肿瘤首位。

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这两个类型约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80%左右。此外,肺癌的病理类型还有腺鳞癌,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小涎腺来源的癌等。

腺癌,占肺癌的40%~55%,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之一。根据生长及组织学特点,肺腺癌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及若干亚分型,对于我们而言,咱们只了解主要分型及特点就可以了。肺腺癌的组织学主要分型有:

1、原位腺癌,原来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年医学界对肺腺癌的病理学分型上提出原位腺癌的概念,取代了之前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一词。原位腺癌为≤3cm的单发腺癌,癌细胞局限于正常肺泡内,呈贴壁式生长,细胞核异型性不明显,常见肺泡间隔增宽伴纤维化。原位腺癌手术切除后生存率为%,且一般无复发。按照组织类型,原位腺癌可以分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两种亚型。

2、微小浸润性腺癌,为≤3cm的单发腺癌,界限清楚,以贴壁式生长为主,同时伴有浸润间质最大径≤5mm的浸润癌。肺内多灶发生的腺癌,如除外肺内播散的可能,则也可确诊为微小浸润性腺癌。微小浸润性腺癌如完整切除,5年生存率为%。按照组织类型,微小浸润性腺癌也可以分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两种亚型。

3、浸润性腺癌,可单发、多发或表现为弥漫性腺癌,侵润性生长,侵润灶>5mm。浸润性腺癌形态及组织亚型包括:附壁生长型腺癌、腺泡状腺癌、乳头状型腺癌、实体性腺癌、侵润性粘液性腺癌等。

除上面的三种腺癌类型之外,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肺腺癌的癌前病变——非(不)典型性腺瘤样增生。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是肺腺癌的癌前病变,CT检查可见:肺结节在0.5cm以内,以磨玻璃样改变为特点。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肺泡结构完好,肺泡上皮增生呈一致的立方形或矮柱状,有轻度非典型性,核仁缺乏或模糊。

从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至侵润性癌的发展可见下图:

从肺腺癌各类型的名称及生长特点,我基本上可以对其性质作个判断: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是癌前病变,既不属于原位癌范畴更不是恶性肿瘤;原位腺癌属于原位癌,不在恶性肿瘤保障范围内;微小浸润性腺癌,存在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属于恶性肿瘤范围;侵润性腺癌属于恶性肿瘤。按照版恶性肿瘤重疾定义,恶性肿瘤的衡量标准是WHO发布的ICD-O-3,为了印证咱们的判断,我查找了肺腺癌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对应的ICD-O-3编码,摘取与本文相关的部分制作下面的表:

病理分型

ICD-O编码

腺癌(浸润性)

/3

微浸润性腺癌

非黏液性

/3d

黏液性

/3

原位腺癌

非黏液性

/2

黏液性

/2

浸润前病变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0d

注:腺癌中有很多亚型及对应编码,本表未详细列出。

通过上面肺腺癌各类型的介绍,本文案例中的病理诊断将会获得何种理赔结果,我想大家应当有答案了吧!

“肺原位腺癌伴微小浸润”是以原位腺癌生长为主,同时伴有“微小浸润”的肿瘤,属于“微小浸润性腺癌”,是恶性肿瘤,版定义的重疾险按照恶性肿瘤赔付,版定义的重疾险按照“恶性肿瘤-重度”赔付。

不了解重疾定义如何向客户推荐重疾险,来听听叶老师的《理赔角度讲解新重疾定义》课程吧,有疾病介绍,有理赔条件讲解,有新旧定义比较,还有思考题留给大家,欢迎

TUhjnbcbe - 2021/3/12 10:18:00

手术是实体恶性肿瘤最直接,也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些人手术后却很快复发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病灶的切除手术,也就只是把能见的肿瘤切除,一些癌细胞不能都一一被拔除,但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术也是选择大面积的切除,需要把肿瘤周边的组织细胞一样剔除。但如果发现时是晚期,癌细胞已经向体内扩散,即便做了手术把病灶切除,也是不能彻底把癌症治好,手术不能够保证癌细胞被彻底清除,这也是手术以后病情复发的重要原因,也是癌症最恐怖的地方,手术成功以后不意味着身体健康,还要进行继续治疗。

还有一些患者之所以在癌症手术之后复发是因为自身抵抗力低下的原因。人每天细胞都有新陈代谢,新的细胞会代替死去的细胞,这些新的细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基因方面的变异,如果免疫系统比较健康,就会把这些变异的新细胞消灭然后代谢出去。而癌症患者抵抗力比较低下,就没有能力代谢出这些变异的新细胞,导致发生转移。

有一些人的体质就是属于那种容易患癌症的体质,和遗传没有关系,也和其他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没有关系。患者虽然通过手术治疗,肿瘤得以切除,但是他的易患癌症的体质不会改变,接下来还是会得癌症,所以癌症细胞会不断的产生,也就会造成癌症的复发。

一般肿瘤切除之后复发,还很有可能是肿瘤切除之后没有接受后续治疗引起的。因为部分恶性肿瘤的危害程度较大,就算切除之后依然需要继续治疗来进一步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部分人以为,手术切除肿瘤之后就万无一失了,因此手术后没有经过巩固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肿瘤复发,带来身体损伤。

肿瘤治疗的特殊性在于要考虑后续治疗问题,要想到肿瘤复发的可能。术后应用中药调治成为不少患者的选择。对于癌症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既要看到癌症术后引起的症候,又要认识到转移的根本在于身体的失衡和转移性癌细胞的恶性发展,因此要把辨证论治和抗癌结合起来。防治要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在临床上,“扶正”以运用益气、滋阴等补法为多,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术后通过中医药治疗,能够尽快恢复体质,改善或减轻手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如低热、多汗、胃纳减退、腹胀。大便不畅等。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因人而异,改变患者易患癌体质,增强患者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2 10:18:00

最近一位肺癌患者来复查,家属忧心忡忡地悄悄问我:“医生,老人动不动就咳嗽,家里小孩太小,抵抗力太弱,会不会给传染上呀?”相信在平时,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被病人或家属问到诸如此类问题。

那么癌症究竟会不会传染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癌症不是传染性疾病!因为传染病需要符合3个特定的条件: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哪种传播途径或载体可以将癌细胞带到健康人的体内,而且严格来说癌症患者也并不是传染源。肿瘤细胞只是在患者体内扩散,不会传染给周边健康的人。即使肿瘤细胞进入他人的体内,也会被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所消灭,并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所以,癌症不是传染病。

为何会有传染方面的担忧呢?

癌症虽然不是传染性疾病,你也许不了解的是,在少数极端情况下,其还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

据报道,年,一名53岁的女性因“中风”去世后捐献出她的肺、肾、肝和心脏供移植。16个月后,移植其肺部的女性患者发现身患肿瘤,且已有肺和骨转移,她在发现癌症后1年离世。后经特异DNA序列分析显示,这些转移肿瘤细胞来自于原捐赠者。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医务人员的意料。医务人员随即联系了还健在的其他接受移植的患者,并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非常的不幸:移植了肝脏和左肾的两名女性也被检查出了癌症,并在几年后相继因肿瘤而去世。这个案例也被收载于《美国器官移植杂志》。

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癌症的易感因素包括遗传、吸烟、酗酒、病*、空气污染等。

其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协同作用,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比如家庭成员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下,有相同的饮食偏嗜、作息习惯甚至被动吸烟等等,这也是出现“夫妻癌”或者“家族癌”的原因之一。尽管正常情况下癌症不能传染,但是导致癌症的病原体却可以传染。比如乙型肝炎病*、HPV病*、幽门螺旋杆菌和EB病*等。因此,要注意预防这些会导致肿瘤的病原体。

预防癌症

增强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罕见的极端例子,癌细胞之所以能传染,很大程度上与免疫力低下有关,比如移植后病人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等。因此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增强免疫力呢?平时注意锻炼身体,饮食均衡,睡眠充足,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能做到这些就可以让机体保持良好免疫状态,远离肿瘤困扰。

总之,癌症不是传染病,但是在少数极端情况下存在传染现象,提高免疫力是防癌的关键。对于患癌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远离致癌因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团队介绍

来源: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在线

医院

宣传统战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癌症发现后,马上手术切除就一劳永逸了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