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7种恶性肿瘤的规范化疗、放疗费用标准不变,付费方式全部调整为按病种限额付费。即,单次放(化)疗费用按实际产生的医药费用结算,累计总费用超过限额标准的按限额标准结算,未达限额标准的按累计实际产生金额结算。
对于同步进行规范化疗和放疗的患者,也实行按病种限额付费,限额标准为规范化疗、放疗费用叠加。调整二:补偿范围有变7种恶性肿瘤初治参合患者,其门诊或住院规范化疗和放疗所发生的医药费用,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相应病种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补偿范围。
对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经基因检测适合分子靶向治疗,可选用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盐酸吉非替尼治疗(易瑞沙),限额费用标准为8.6万。重大疾病患者同一个疾病过程(指同疾病诊断同治疗方法)限享受一次大病补偿。复发、转移、伴严重并发疾病、合并其它疾病需同时治疗的参合患者,按普通住院补偿*策执行。调整三:治疗上限次数有变7种恶性肿瘤初治病人的规范化化疗周期以次为单位计算,上限次数分别为:宫颈癌16次、乳腺癌18次、肺癌12次、食道癌12次、胃癌12次、结肠癌12次、直肠癌12次。
7种恶性肿瘤初治病人的规范化放疗周期以次为单位计算,上限次数分别为:宫颈癌35次、乳腺癌35次、肺癌50次、食道癌40次、胃癌35次、结肠癌35次、直肠癌35次。放化疗同步的不能超过上限次数的叠加,服务内容应严格按照相关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提供。调整四:费用结算方式、流程有变患者个人自付费用计算:参合患者个人自付费用累计受自付封顶线控制(限额标准×20%)。即,按患者单次实际发生费用乘以个人自付比例(20%)计算患者单次自付费用,自付费用逐次累加后,总计受单病种限额标准的自付封顶线控制。
医疗机构垫付费用计算:一种是按单次实际产生医药费用×80%报销比例计算,逐次累加,总计受单病种限额标准的报销封顶线控制(限额标准×80%);二是申请合理性超临床路径病案:对限额标准以内的费用,按单次实际产生医药费用×80%报销比例计算,逐次累加直至限额标准。对限额标准以外的费用,对通过评审的,按超出限额标准部分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对超临床路径申请未通过评审的,退回按病种原限额标准的规定计算。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合作内容请致电:-
周刊记者冷泽学
责任编辑汤漫漫
审核:万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