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年6月7日-6月9日,为期三天的“第一届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新进展培训班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成立大会”以Online云会议的形式举办,多位乳腺癌领域的大咖齐聚线上,共同探讨乳腺癌领域热点问题,分享前沿进展及个人心得。
大会主席:徐兵河教授、吴炅教授执行主席:袁芃教授年6月7日上午9:00“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成立大会”拉开序幕。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会长石远凯教授宣读了总会批复函并对学组成立致辞。袁芃教授任乳腺癌学组组长,冯继锋教授、张清媛教授、王永胜教授、佟仲生教授任学组副组长。此外,还有50多位学组委员参加了此次成立大会,聚集了乳腺癌领域的众多大咖。相信乳腺癌学组的成立将为抗击肿瘤事业的发展和增强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构筑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国临床肿瘤治疗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01
大咖讲坛专场
大咖讲坛专场由哈尔滨医院的张清媛教授、医院的冯继锋教授、医院的曹亚丽教授主持。在大咖讲坛专场中,医院的王永胜教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抗击乳腺癌的二十年历程,细数了从年至年二十年间乳腺癌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乳腺癌领域的发展寄予希望。随后,香港泉源综合肿瘤中心的梁广泉教授对香港HER2阳性乳腺癌的诊疗现状进行了介绍。梁广泉教授指出,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HER2+EBC的预后,但部分患者仍有复发的风险,最新研究表明,强化治疗可使高复发风险的HER2阳性患者获益。医院的吴炅教授以“中国乳腺癌重建的困境和破局”为题进行了报告。吴炅教授指出,我们应正视现实和问题,共同推动乳房重建临床研究,并期望乳腺癌术后重建手术、材料能够纳入医保支付,减轻患者负担。在讨论环节,医院的陈占红教授、医院的华彬教授、医院的徐玲教授对王永胜教授、梁广泉教授及吴炅教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02
精准诊断专场
精准诊断专场由医院的宋振川医院的欧阳取长教授主持。在精准诊断专场,医院的王中华教授以“早期乳腺癌的多基因检测的意义和适用人群”为题进行报告。王中华教授指出,早期乳腺癌术后临床病理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多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工具,能够进一步将特定人群风险细化,指导临床更精确的选择治疗策略。中国医院的滕月娥教授以“基因检测是否能为晚期患者提供治疗选择”为题进行了报告。滕月娥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精准的治疗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及如何有效精准的筛选抗HER2治疗获益人群,随后,滕月娥教授围绕以上问题,通过临床研究回顾等方式,展开了详细的讲解。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医院的刘慧教授、医院的孙正魁医院的张强教授围绕王中华教授和滕月娥教授的讲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03
内分泌与化疗专场
内分泌与化疗专医院的邹立群教医院的范照青教授主持。在内分泌与化疗专场,中医院的徐兵河教授首先带领我们回顾了中国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徐兵河教授指出,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得益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治疗手段的增加,近些年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在逐年提高。近年来,中国乳腺癌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结果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随后,徐兵河教授回顾了近年来中国乳腺癌领域临床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徐兵河教授指出,系统治疗的蓬勃发展将能够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化疗方案的革新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出现曙光;未来更加精细化的分子分型将会带来新的机遇。上海交通大医院的陆劲松教授以“早期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争议及共识”为题进行了报告。医院的杨谨教授以“ESR1突变以外的内分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为题进行了报告。杨谨教授指出,我们应针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不同机制,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中医院的袁芃教授以“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版)”为题进行了报告。袁芃教授指出,传统蒽环类药物疗效确切,但有心脏*性等不良反应。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PLD)与传统蒽环类药物疗效相当,同时降低传统蒽环类药物心脏*性等不良反应。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PLD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管理,减轻药物*性,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肿瘤患者。随后,袁芃教授从PLD的理化性质及药代动力学、PLD不良反应及其管理和中医药对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等方面对共识进行了解读。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医院的李庆霞教授、医院的徐贵颖教授、医院的杨华教授和宁医院的余建*教授围绕徐兵河教授、陆劲松教授、杨谨教授及袁芃教授的讲题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及心得分享。04
共识与争议专场
6月8日的共识与争议专场由医院的佟仲生教授、浙江大学医院的赵文和教授和内医院的苏乌云教授主持。在共识与争议专场,医院的聂建云教授以“前哨淋巴结处理的标准和争议”为题进行了报告。医院的*教授以“保乳术后的放疗降阶梯”为题进行了报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李曼教授以“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共识与争议”为题进行了报告。李曼教授指出,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优选蒽环、紫衫方案,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有残余病灶者辅助阶段推荐加用卡培他滨,对于伴有BRCA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建议应用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对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推荐使用含铂方案。医院的闫敏教授以“乳腺癌脑转移的系统治疗”为题进行了报告。闫敏教授回顾了既往有关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总结了目前临床上乳腺癌脑转移的诊疗现状,并对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讨论环节,医院的林颖教授和中医院的王勇教授围绕聂建云教授、*教授、李曼教授和闫敏教授的讲题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05
HER2靶向前沿专场
6月9日的HER2靶向前沿专场由哈尔滨医院的*元夕教授、医院的高润芳教授和医院的曾晓华教授主持。在HER2靶向前沿专场,西安医院的薛妍教授以“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为题进行了报告。中医院的刘强教授以“HER2异质性的起源和临床表现”为题进行了报告。刘强教授指出,HER2阳性诊断标准在不断演变,瘤内异质性会显著影响肿瘤对抗HER2治疗的疗效。HER2状态可随治疗而改变,HER2蛋白的异质性可影响抗HER2治疗的疗效。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医院的李文凤教授、贵州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刘蜀教授、医院的刘晓安教授、医院的赵艳霞医院的朱世光教授围绕刘强教授和薛妍教授的讲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互相分享了心得体会。06
免疫治疗专场
免疫治疗医院的李炘正教授、医院的杨碎医院的叶松青教授主持。在免疫治疗专场,中医院的惠周光教授以“放疗联合免疫在治疗寡转移的机制和临床实践”为题进行了报告。医院的张莉莉教授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断和处理”为题进行了报告。张莉莉教授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作用机制不同,导致AE谱不同。大部分irAEs可逆,单药治疗较传统治疗AE发生率低。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包括提前预防、早期诊断、全程监测及积极治疗。医院的郎荣刚教授以“PD-L1的评估及对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为题进行了报告。郎荣刚教授指出,乳腺癌PD-L1检测标准化任重而道远。在讨论环节,医院的宋东教授、医院的应红艳教授、医院的赵久达教授和医院的宗红教授围绕惠周光教授、张莉莉教授及郎荣刚教授的讲题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伴随袁芃教授的总结发言,此次大会落下帷幕,第一届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诊疗新进展培训班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成立大会圆满落幕,未来可期!
CCMTV肿瘤频道好看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