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传播者
ConnectingDoctorsSharingBetter
iCardioOncology
▼
编译解读:医院心脏科张楠刘彤教授
·正·文·来·啦·
研究背景
心脏的恶性肿瘤较为罕见,根据原发部位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肿瘤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心脏恶性肿瘤的0.3%至0.7%,而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则至少比原发肿瘤高30倍。成人原发心脏肿瘤约1/4为恶性,儿童则10%左右为恶性。原发心脏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肉瘤,还有一小部分淋巴瘤,其中,肉瘤又包括多种组织学亚型。
◆◆◆◆◆
目前的治疗方案通常仅限于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手术治疗以及对远处转移进行化疗,而关于围术期的化疗、放疗,以及显微镜下切缘阴性(R0)是否具有价值仍存在一定争议。然而,由于各肿瘤的异质性、罕见性及存在不同分期,因此目前尚无关于治疗方案的较好证据。早期诊断以及积极的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预后仍然较差。由于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并不常见,文献中缺乏有关其短期和长期治疗结果的可靠数据。因此,该研究旨在根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全美心脏恶性肿瘤的相关记录,探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结局。
◆◆◆◆◆
该研究旨在从一个多机构数据库——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获得有关原发心脏恶性肿瘤治疗后的详细生存结局。
◆◆◆◆◆
该研究从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收集到年至年间所有原发性心脏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结局,研究所需的主要结局是长期生存。Logistic回归用于确定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
◆◆◆◆◆
从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共检索出,例心脏肿瘤,其中有例(0.8%)是原发心脏恶性肿瘤。根据排除标准,该队列最终纳入例患者(中位年龄53岁,女性47.5%)(图1,表1)。结果表明大多数原发心脏恶性肿瘤是肉瘤(88.5%),其中最主要的亚型是血管肉瘤(40.4%)(表2)。
◆◆◆◆◆
治疗方面,名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名患者仅接受化疗,另有20名患者仅接受放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例(59.2%),其中有例接受了综合治疗(手术联合化疗、放疗或放化疗)。单纯手术治疗组的90天死亡率为29.4%。原发心脏恶性肿瘤总体的30天、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5.3%和11.5%。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p0.)。对于III期癌症患者而言,手术联合化疗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
患者死亡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合并症指数、组织学类型为血管肉瘤以及发生转移(表3)。手术治疗中,显微镜下切缘阴性(R0)的生存率最高,其次分别是显微镜下切缘阳性(R1)以及肉眼切缘阳性(R2)。
图1患者入选流程图
表1患者基线人口学特征
表2NCDB中原发心脏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布
图2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图3单纯手术组与手术联合其他治疗组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基于肿瘤分期进行分层)
研究中心图:不同手术切缘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
表3患者死亡率相关危险因素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较为罕见,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法,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均较低。其中,手术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手术联合化疗的III期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然而,手术治疗或化疗的患者中可能存在明显的选择偏倚。
研究局限性
首先是回顾性研究固有的局限性,即存在潜在的混杂因素或者变量间表现为高度共线性,二者均会对研究产生一定影响。该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对NCDB的检索,因此会受到数据输入及编码时人为错误的影响。由于并未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因此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比较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
◆◆◆◆◆
该研究中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评分可能低于真实评分,因为许多患者是在手术时而非就诊时被确诊的。这是由于目前缺乏特异性、无创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切除后行组织学检查或活检仍是诊断原发心脏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
最后,由于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转诊至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存在明显的选择偏倚,因此尽管接受手术治疗与提高生存率有关,但单纯手术治疗不大可能是生存率提高的全部、直接的原因。
「肿瘤心脏病学-心闻速递」系肿瘤心脏病网于年开展的专题。由医院刘彤教授团队推出的一档前沿文献速递,课件分享栏目。精选国际顶级期刊肿瘤心脏病领域的最新文献,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SultanL,etal.Long-Term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