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针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粒子靶向治疗一
TUhjnbcbe - 2021/5/3 0:45: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导言

α粒子的短射程和高线性能量转移使它能够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性反应,因此,易于接触并且对放射性敏感的血液恶性肿瘤(血液、骨髓、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恶性肿瘤细胞)非常适合靶向α粒子治疗(TAT)。大多数使用α粒子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都集中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上;然而,临床前研究显示TAT对其他恶性肿瘤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也具有一定活性。迄今为止,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铋-(Bi)及其母体锕-(Ac)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且近期At-(At)的临床试验也已开展,多数的临床前数据显示,钍-(Th)在TAT应用上也非常有前途。林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其靶向在于绝大多数AML细胞表面表达的细胞表面抗原CD33上,初步研究表明Bi标记的林妥珠单抗具有抗白血病活性,并可用阿糖胞苷对部分细胞还原后产生缓解。最初的一期试验表明,单次输注Ac林妥珠单抗的最高安全剂量可高达kbq/kg,并在所有剂量水平上都具有抗白血病活性。第二阶段I研究表明,分次剂量Ac林妥珠单抗可以安全地与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应用,并在28%未经治疗的老年AML患者中产生客观反应。在另一项II期研究中,对相似的患者群体使用A林妥珠单抗单药治疗,69%的患者接受两次治疗每次剂量74kbq/kg,22%的患者接受两次治疗每次剂量55.5kbq/kg。此外,TAT还可用于在造血细胞移植前抗白血病的强化治疗,而靶向治疗策略还可以用于改善肿瘤与正常器官的剂量比。利用单克隆抗体(mab)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传递到肿瘤细胞中,已成为增强天然抗体抗肿瘤作用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与β粒子相比,α粒子的物理和放射生物学特性使其(射程更短(50-80mm)和更高的线性能量转移(LET)(keV/mm))在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降低非特异性细胞*性。由于血液肿瘤细胞的开放性、造血细胞分化抗原的明确性和对辐射的高度敏感性,使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成为靶向α粒子治疗的理想疾病。因此,大多数利用靶向α粒子治疗(TAT)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都集中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与遗传异常相关的疾病,这些遗传异常阻碍了早期造血细胞的分化和增殖。1尽管近年来治疗效果略有改善,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尤其是老年患者依然很差。根据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监测,65岁以下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OS)为47%。相比之下,65岁及以上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9%,75岁及以上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4%。尽管自年以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8种新的AML药物,但依旧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FDA先前批准了发射β-的放射性同位素碘-(I)和钇-90(90Y)标记的单抗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这些药物在高达80%的患者中显示了疗效3,4。然而,当将β粒子同位素用于造血细胞移植(HCT)5治疗时,由于β粒子的长辐射距离,使常规剂量都会导致剂量限制性骨髓抑制和发生高剂量下的心肺*性现象,预计辐射距离较短的α粒子有可能会减轻这些副作用。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征是浆细胞增殖,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以及肾功能衰竭。多种新的治疗方案,包括非结合的抗CD38单抗daratumumab6和抗LAMF7单抗elotuzumab7,在过去十年中已使OS稳定改善2。基于大量的临床前研究,TAT有可能最终加入MM的治疗应用中。本文就血液恶性肿瘤TAT的各种靶抗原和放射性核素进行综述。然后将总结AML的临床研究,并重点介绍NHL、MM、HCT前预处理治疗和预靶向放射免疫治疗策略的应用前景。

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靶向纳米颗粒(一)

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靶向纳米颗粒(二)

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靶向纳米颗粒(三)

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靶向纳米颗粒(四)

了解更多同位素相关资讯,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粒子靶向治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