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香港飞回武汉,从起飞的时候天清气爽的香港,到降落时灰蒙蒙的武汉,闻到熟悉的专属雾霾的味道,亲切到落泪。
给大家刷新一下三观,平时做保单的时候,经常有人认为自己有个50,万保额就放心了,今天飞机上拿iPad看了最近一期的南都,讲赴美医疗,一个女子赴美治疗癌症,病灶彻底消失,临床治愈,但是花费之多,真的超过了我等贫穷的想象力
所以,重疾无止境,锻炼身体,努力赚钱。
先了解一下此文的主人公背景吧:
34岁女,有两个孩子,老二才几岁,相信大家都看过非诚勿扰2,剧中孙红雷得了一种少见的“恶性黑色素瘤子”,也就是这位妈妈所得的病。
经过了国内一段时间的辗转治疗,最终他们决定赴美接受免疫治疗,因为那里有20%的临床试验显示肿瘤能够完全消退。具体过程不多赘述,结果非常令人惊讶:在治疗的第天,体内已经检测不到癌细胞,可以停药,而且手术也不需要做了,庆幸之余,也感叹患者是一个有钱人:
20.6万美金,也就是说,多万人民币
可能有人会说,这还好,凑一凑我也能够拿出来。错,还没完呢,这仅仅是预付款。非常幸运的是,患者加入了药物实验组,免费了天价的药费:
28.5万美金,差不多万人民币,需要实打实一次性付出去。摸着自己的口袋,有多少人觉得自己能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钱?
而且,如果不是幸运的免除了药费,上面几个加起来的费用应该在70-80万美元,是-万人民币左右,这也是正常的治疗费用。
费用仅此而已吗?当然不是!
夫妻二人的交通食宿,治疗不是十天半个月就结束的,通常以年为周期。而且家庭收入会因此中断,两个人都停止了工作,没有了正常的收入来源,花费却在成倍的增长。
所以说,去美国看病,没钱是一定不行的。但是是不是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国内的治疗搜狐段一定更先进,药物更有效,更有希望呢?
之前跟几个医生朋友聊起过,网上也有不少的科普文章,其实并不完全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医院和医生的水平,也已经非常高明,但是在医疗器械和药物上,差别还是非常大,所以曾经有一位国内的外科泰斗坦然对香港记者说:在国内,他只有小米加步枪来帮助患者应对癌症。
当然,这些药也是贵的让人吃惊,4次用药,30.8万美元!!!!
就在飞机起飞前,还有一个朋友在问我,重疾要买多少额度合适,我用了官方的回答:5-10年的收入。可是大部分人,买到这个额度其实不容易,一年20万收入的人,要买-万的保额,每年保费就要4万多,都快两个月的工资收入了。
那应该怎么办?
尽早买,越早越便宜。可是事实上大家都是一拖再拖,缓缓再买。
重疾和住院医疗相配合,能减轻部分保费压力,当然,住院你如果想去美国或者香港这种FDA新药零延时的地区的话,推荐香港的保险。
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应该占总保费投入的40%或者以上。
看完后,你是否觉得你的几十万人民币重疾险是否太微薄了?
最后用一件事情来结尾吧。几年前刚刚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听一位大咖说自己重疾加寿险有万美元额度,年幼无知的我嗤之以鼻,真装逼,至于吗?
现在反过来想想,应该是当时的贫穷限制了我自己的想象力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