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ldquo医生,我总觉得很累,是不是
TUhjnbcbe - 2021/4/24 20:39:00

我是一名全科医生,有25年的临床工作经历,看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也有另外。

比如今年9月,我接诊的一位奇怪的病人。

他叫“大伟”(化名),30岁。

他病了3个月,说自己总是“没力气”“没精神”,病得不轻不重,医院看了5、6次,都没有查出病因,药吃了不少,却没有什么效果。

来源:soogif

他还去看了精神科医生,经过检查和心理测试,医生说他没有精神病、也没有心理病。

为此,大伟感到很烦恼、很苦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病因,要和这病杠上。3个月来,他在网上、朋友圈不断寻医问药。

无意中,他看到了我的看病故事和朋友们对我的评价。于是,他从很远的地医院找我看病。

我仔细地听完了大伟的病史,查看了他带来的一大推检查、检验资料后,给他做了细致的全身体格检查。

我也没有明确答案。

来源:soogif

“医生,我得的是什么大病?”

刚从检查床坐回凳子上,大伟迫不及待地问我。

“你认为自己得了什么病?”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而是面对他、看着他忧愁的眼睛、轻柔地反问。

大伟的主诉,用医学表达是“疲倦”,疲倦不是疾病的诊断名称,而是一种常见症状。它属于常见病,因涉及的病因很多很复杂,诊断很困难。

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力衰竭、慢阻肺、肿瘤、腹泻,可以导致人疲倦。

抑郁、焦虑、失眠、感冒发热也可以。甚至没有身体疾病,人也会疲倦。

来源:pexels

因为疲倦是人体的感觉,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找到疲倦的病因,对任何一个医生来说都是挑战。

虽然当今医学技术和过去相比进步许多,但还没有达到任何疾病都能找到病因的地步,这就是医学的不确定性。

当然,也和知识、设备和技术的不足等因素有关。

找不到病因,对医生来说不意味着放弃。

我们还可以启动“安全诊断策略”,评估患者是否安全——

排除他们有没有急危重症疾病,如肿瘤、心脏病等,然后寻找继续病因。

对大伟而言,从病史、查体以及他从外院带来检查资料分析,我基本可以排除他有严重疾病。

我将这些诊断思路告诉大伟,他对我的无奈表示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疾病有了较深的了解。

来源:pexels

“没有肿瘤,我放心了…”

大伟叹了一口气说。

原来,大伟已经结婚,春节前生了一位千金宝宝,妻子休产假。

70多岁的父母在内地老家,抚养孩子全靠妻子一个人。

疫情发生后,公司暂停运行,只发放基本工资,收入明显下降。

刚开始还没有压力,随着疫情的发展,情况依然不乐观,

逐渐地,他身体出现了“没力气”“没劲”的疲倦感,同时还有胸闷、头晕,只是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来源:soogif

了解到这些背景后,我又问他:

“是什么令你想到肿瘤呢?”“经常看到肿瘤、癌症的信息,几个月了病没有好,我怀疑有肿瘤。”

大伟回答道。

“目前没有证据提示有肿瘤。”“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样的顾虑呢?”

我继续柔声问。

“上有老下有下,全靠我一个人,如果我倒下了,全家就倒了。”

大伟黯然地回答。

“希望我能帮你什么?”

我面对他问。

“您已经帮我很多了,听我啰嗦了这么多。确认没有肿瘤,心里踏实多了,舒心了。我知道该怎么做…谢谢您!”

大伟感慨地说。

继续聊了几分钟后,大伟放心地离开了全科诊室。我没有给他开一粒药。

来源:pexels

大伟生病了,又没有找到“病”,很苦恼、很难受。这样的病人有很多很多,深陷痛苦之中,反复就医。

对此,我们需要从全科医学理念从发,转变思维,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

不要只开化验单、眼睛只盯着电脑,而忽略坐在自己面前的病“人”,我们更要关心前来就诊的“病人”。

要耐心地倾听他们述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医生,我总觉得很累,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