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乳腺叶状肿瘤
TUhjnbcbe - 2021/4/22 23:24:00
Case:女,44岁,发现右乳肿物2月来院,自觉轻微疼痛,无发热,无乳头溢液。查体:右乳内上象限可触及约6*5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硬韧,无压痛,活动可。左乳及双侧腋下未触及明显肿物。超声所见:右乳内上象限可见范围约5.3*3.5cm不均质低回声团,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略呈分叶状,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约5*5cm大小,边界清,质中等。术后病理回报:右乳良性叶状肿瘤。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breast,PTB)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乳腺肿瘤的0.3%~1.0%,最早于年由JohannesMüller提出。纤维上皮性肿瘤是乳腺肿瘤的一种亚型,包括纤维腺瘤和叶状肿瘤。年WHO将PTB依据肿瘤边缘、间质过度生长、肿瘤坏死、细胞异形性以及每高倍镜视野内的有丝分裂相数量等特征而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临床上60%-70%为良性。

临床表现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于35-55岁的中年女性,平均年龄约45岁(比纤维腺瘤晚20年)。多为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常为无痛性、单发肿块,体积多较大,边界清晰,活动度好,偶可伴有疼痛,多无乳头溢液。一般病史较长,为持续性缓慢生长,部分病例可出现短期内迅速增大。

病理学特点

PTB是一种双相分化型肿瘤,即两种肿瘤细胞共存:异常丰富的间质细胞以及夹杂其中的腺上皮细胞,这是PTB的病理特征之一。

腺上皮细胞是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在镜下的共同点,而异常丰富的间质细胞则是两者在镜下的主要区别。

PTB病理学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级别。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对诊断PTB意义不大,粗针穿刺活检虽有一定价值,但可误诊为纤维腺瘤或低估其病理学分级,明确诊断仍需肿瘤切除术后的常规病理检查。

PTB大体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无包膜,质地硬,切面呈特征性的棕褐色、灰白色或粉色,质地不均匀,常有大小不等的裂隙或呈囊腔状,裂隙狭长而弯曲将肿块分隔成叶状;镜下可见PTB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大量增多,核分裂象多见,常有出血坏死或黏液样变性,有时可有骨或软骨化生。

超声表现

PTB的影像学表现多不具有特征性,类似于纤维腺瘤,超声检查多难以明确诊断。一般体积较大,平均直径4-5cm,体积巨大者往往更倾向恶性。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大部分边界清晰,可有假包膜,后方回声可增强。部分瘤体内可见裂隙样无回声区,这是乳腺叶状肿瘤特征之一。恶性者多边界不清,内部可伴有囊性变的片状无回声区,极少伴有钙化。良性PTB无血流或血流信号稀疏,恶性或交界性PTB血流信号丰富(文献报道阻力增高RI0.75提示恶性可能)。同侧腋窝极少发生转移性淋巴结。良性与恶性叶状肿瘤仅从声像图上鉴别很困难,病理是金标准。

鉴别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在声像图上极为相似,特别是相对较小的叶状肿瘤,单凭超声极难鉴别,以下鉴别点仅供参考:

大小:纤维腺瘤相对较小,而叶状肿瘤相对较大。

形态:纤维腺瘤以规则的类圆形或椭圆形多见,而叶状肿瘤以分叶状多见。

内部回声:纤维腺瘤的回声更为均匀,部分还可见较大且规则的钙化灶;而叶状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呈裂隙样改变,恶性者内部常可见液化坏死的无回声区。

CDFI:纤维腺瘤是乏血供肿瘤,而叶状肿瘤内部血流多为2-3级。

治疗及预后:

由于PTB具有潜在恶性、复发率高的临床特点,所以无论何种类型均以手术治疗为主。该肿瘤的复发主要限于局部,仅少数恶性者可发生远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为肺和骨骼,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累及,而且转移部分仅为肿瘤的间质细胞。此外,与乳腺其他恶性肿瘤不同,恶性PTB极少转移至腋下淋巴结。

对于较小的肿瘤,手术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手术切缘应至少距肿瘤1cm,对于较大的肿瘤应行乳腺切除术。恶性者须加做放疗/化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乳腺叶状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