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前几天,遇到一例巨大子宫肌瘤,术前参加了病例讨论、术后进行了随访,其中收获颇多,特总结汇报如下:
患者,女,58岁,发现下腹部包块半年,超声所见:
图1子宫被肌瘤包裹于其中,浆膜下、肌肌壁间、粘膜下肌瘤尽显其中
图2肌瘤血供丰富,可见条状血流信号穿入瘤体
图3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位于瘤体后方,可与腹膜后肿瘤鉴别
图4肌瘤下缘达宫颈后方,手术过程中位置极深
图5肌瘤上缘达左肾前方水平,一方面体现其体积之巨大,一方面可以确定不是腹膜后肿瘤
图6术中照片,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第一眼看到照片还是被肌瘤之大惊到了,瘤体表面可见丰富的血管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难以准确统计,估计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可达25%,但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主要是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随着肌瘤逐渐生长才出现月经量多、下腹部包块、排尿排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症状,因此,肌瘤较小时常被患者忽视,发展为巨大子宫肌瘤。对该这类患者而言,巨大子宫肌瘤往往导致解剖结构改变,会给手术带来很大难度。
女性朋友们对于子宫肌瘤是特别畏惧的,子宫肌瘤之所以变大,首先,子宫肌瘤是雌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所以卵巢能正常的分泌雌性激素的情况下,只要局部的血液循环是正常的,子宫肌瘤就会逐渐增大,但是这个变大是缓慢的增长,而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巨大子宫肌瘤情况,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1、未进行定期体检:在子宫肌瘤形态较小时没有及时发现,错过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机会。
2、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较多的女性朋友因为偏食、挑食、偏爱肉食,未注意膳食均衡,引起内分泌失调,加速肌瘤生长。
3、多次人流:有学者报道在屡次人流手术之后,不断的刺激患者的子宫,可引起子宫肌瘤生长加快。
知识点拓展一:在短期内子宫肌瘤发现突然变大的情况,需要注意是否有恶变情况,超声多表现为盆腔巨大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部分表现为囊实混杂性占位,可出现子宫形态失常,甚至无法探查到子宫回声,肿瘤内部变性坏死后,为散在的不规则液性暗区,CDFI:团块内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PW:低阻动脉频谱(多由于恶变组织中存在大量动静脉瘘造成血管阻力减低,RI:多小于0.5)。
知识点拓展二:巨大子宫肌瘤需要与腹膜后肿瘤鉴别,因腹膜后间隙的解剖范围较广、位置较深,组织结构亦具有复杂性,因此早期鉴别诊断的难度较高。超声诊断盆部腹膜后肿瘤的特征如下:(1)腹膜后肿瘤位置较为固定且深在,不会随着呼吸和患者体位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手推时无法将其位置改变,(2)前后腹壁之间距离增大,肿瘤前方常存在胃肠道气体,若瘤体较大,极易出现大血管移位、压迫和距离增宽等表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大血管及其分支常被抬起或者包裹于其中,于患者深呼吸的过程中以及体位变化后,肿瘤和血管不发生任何改变,故有学者称之为“倒挂金钟”。(3)盆部腹膜后肿瘤的体积通常较大,同腹膜后特殊解剖部位与结构疏松有关。超声诊断盆腔肿块与盆部腹膜后肿瘤的敏感度为95.83%,误诊率为10.71%。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在盆腔肿块与盆部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但是仍然有疾病误诊的情况。需要引起超人们的重视。
知识点拓展三:巨大子宫肌瘤需要鉴别是否合并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理定义指形态学上良性的平滑肌累及静脉管腔,该病是一种组织学良性、生物学表现为“恶性”的特殊类型子宫肌瘤。可沿静脉或淋巴管内蔓延生长,可侵犯心脏,甚至肺部继而危及生命。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发病原因不明,迄今为止有来源于子宫肌瘤或子宫血管壁延伸到静脉两种学说。它可局限在子宫内,也可以沿着子宫旁脉管向子宫外生长。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镜下表现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相比,血管更丰富,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可呈离心状。Hachisuga等在病理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毛细血管型(实性)、海绵状型和静脉型。实性肿瘤多以疼痛为主要表现,静脉型则多无疼痛表现。该病术前影像学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超声表现:(1)二维超声图像显示宫壁间或宫旁团块呈哑铃状或葡萄串样走行,以宫旁多见,形态扭曲分布。(2)CDFI:显示病灶血供或多或少,一部分病例内部血供不丰富,RI值均高于0.5;另一部分表现为病灶周边环绕的扩张宫旁血管或沿血管走形,显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呈条索状或树枝状分布,周围血流呈半环状分布,部分病例表现为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见不规则无回声区或丰富的血流信号时,可能提示肿块为血管病变,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3)三维超声显示团块沿子宫峡部周边或沿宫旁呈藕节样或蚯蚓状生长,与子宫肌层或肌层内肌瘤相延续,(4)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显影时间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动脉期继而直线快速高增强,为不均匀增强,静脉期缓慢消退,全程强度高于子宫肌层显影。而典型子宫肌瘤超声造影显影表现为病灶渐进中心充盈,属于典型环状增强形式,可与该病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