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腰痛与腰椎影像学关系研究
TUhjnbcbe - 2021/3/26 12:49:00

腰痛患者经常接受影像学检查,比如X片,MRI检查等。但是,影像学检查对于腰疼痛患者的意义存在一些争议。

RoxannevandenBerg等人与年发表了一篇队列研究名为:Theassociationbetweenself-reportedlowbackpainandradiographiclumbardiscdegenerationoftheCohortHipandCohortKnee(CHECK)Study,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下背痛和神经性疼痛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报告之间的联系的新证据。

文章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

腰痛(LBP,Lowbackpain)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骨骼肌肉问题。对大部分下背痛患者而言,由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关联性弱,所以很多时候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查给出腰痛的明确的病因。尽管腰椎间盘退变(lumbardiscdegeneration,LDD)被认为是导致LBP的原因,但这种关联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主要评估了影像学上腰椎间盘退变、自我报告的LBP(存在超过三个月)严重程度和神经性疼痛之间的关联。

方法

纳入标准:45-65岁,存在膝/髋关节的疼痛/僵硬,并且在六个月内没有因为这些问题就诊;

排除标准:存在可以解释现在症状的病理状况,存在影响评定的并发症,不能进行十年以上的随访以及在过去五年内发现存在恶性肿瘤。

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后,症状轻的患者在开始,2年、5年、8年和10年收集数据,症状严重的患者每年收集数据,在2,5,8,10年时拍摄髋/膝关节X片,在第8年后,拍摄脊柱X片,并对病人进行腰痛量表的评定(包括腰痛的存在时长,腰痛严重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由于骨关节炎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神经疼痛和功能障碍)。同时使用EQ-5D评定生活质量;使用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测量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僵硬和躯体活动能力;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被用于诊断髋关节和膝关节骨关节炎。

在第八年随访时加拍腰椎侧位X片,用LaneAtlas分级法评定患者的骨赘和腰椎间盘突出情况,由两个独立观察者分别对患者X片进行评估,此前他们不了解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

使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的两种类型(骨赘和椎间狭窄)与下背痛的存在与否、存在超过三个月的下背痛以及神经性疼痛之间的关联。

结果

共有名参与者填写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腰椎X线检查。98%的患者存在骨赘,约67%的患者检查出椎间狭窄。最终结论有:

该研究用骨赘和椎间狭窄来评判腰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并发现了腰痛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椎间狭窄与神经性疼痛之间存在关联,这可能与神经根压迫有关。该研究也显示出骨赘和下背痛之间无显著相关,这与此前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该研究是第一个报告椎间隙狭窄和神经性疼痛之间关联的论著。

腰痛的原因及机制很多。从影像学角度研究腰痛发生机制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方法。虽然研究中发现腰痛与一些影像学变化没有相关性,但是临床上依然可以用这些指标预测腰部功能退变的程度,对预后做出判断。更为重要的是,临床上运用影像学检查排查某些伤病,比如肿瘤、骨折的等具有很好的价值。

如何更好的用好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是需要研究证据、临床经验与思维等共同结合的结果。在以功能为导向的物理治疗诊疗中,还有更多需要探讨的话题。

华西PANC

评阅者介绍

杨鑫男年生湖南人

级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物理治疗专业毕业

医院规范化培训物理治疗师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初级治疗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腰痛与腰椎影像学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