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无老幼
童年:如果我们冒出腰痛的念头,一定会被长辈们及时打住:小孩子哪来的腰?
青年:我们扶着腰皱眉时,老人们就会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叹息:年纪轻轻怎么会腰痛?这一代不争气呀。
可是腰痛的原因方方面面,不单受年纪影响,以下介绍几个常见的
引起腰痛的病因~~~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腿脚麻
病因:多见于青壮年,如常坐着工作的办公人员、司机以及经常弯腰工作的农民、工人等。(内因)当椎间盘不断遭受外力作用,使其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失去弹性,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外因)当腰椎间盘突然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如弯腰提取重物,易发生纤维环的破裂,髓核向后侧或后外侧突出,突出的髓核压迫和挤压硬脊膜及神经根导致腰腿痛。
特点:腰痛的同时可以沿着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后外侧至足跟呈现一种放射性刺痛,常伴有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等表现,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肌肉瘫痪。
建议:对于此类腰痛患者,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3周、口服镇痛药物、手法治疗、理疗、牵引等。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二、慢性腰肌劳损
隐痛
病因:好发人群有两类,一是长期弯腰劳作的人,例如搬运工;另一个是长期坐着工作,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因为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导致肌肉、韧带持续牵拉,代谢产物积聚过多引起炎症、黏连,日久导致组织变形,增厚及挛缩,刺激相应的神经而腰痛。
特点:常与天气变化相关,腰部喜暖怕凉,弯腰困难,活动后腰痛有所缓解,捶捶腰部,感觉会舒服点。
建议:长期弯腰劳作的人可以戴护腰保护。久坐之人可以经常变换体位,注意腰部保暖,加强腰背肌锻炼,比如趴在床上,做头和脚同时缓缓抬起的动作(小燕飞),或者坚持游泳。疼痛严重时,药物、针刺、手法均可以减轻疼痛。
骨质疏松
腰背酸痛
病因: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饮食摄入不足,药物亦可以引起,长期卧床也会导致废用性;家族中有人曾发生骨质疏松症,以上这些都是高危因素。
特点:有75%-80%患者有腰背疼的症状,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种疼一般白天比较轻,到了晚上会加重。很多患者会持续出现腰背部疼痛、后背酸痛、有沉重感等症状,并且同时出现轻微的驼背、畸形表现,时不时还会抽筋。
建议: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
四、女性生殖系统感染
腰酸+小肚子坠痛
病因:女性一生中要经历多次月经,还担任着怀孕、分娩等使命;有的女性还会经历流产、节育手术等,所以生殖器官炎症的发病率较高,如输卵管炎、盆腔炎等,这些炎症很容易带来腰痛。此外,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卵巢囊肿等严重生殖器官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压迫性、牵连性腰痛。
特点:如果腰酸腰痛位置较低,常牵涉尾骶部、下腹部,痛感不强,多为酸胀或坠胀,可伴腰膝无力,呈周期性,往往与月经、生产有关。如果腰骶酸痛,伴白带量多且*粘有臭味,要考虑盆腔炎或阴道炎的可能。如果腰膝酸软,白带量虽多但清稀无臭味,要考虑附件炎或宫颈炎。若绝经后腰痛,白带中似带血性,要警惕子宫及宫颈恶性肿瘤的发生。明显的痛经时的腰痛,要注意有无子宫肌瘤或子宫位置改变。
建议:建议:B超可以明确诊断,建议妇科专科治疗。
五、肾结石
剧烈的绞痛
病因: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也常引起腰背疼痛。男性居多,与生活条件、个人的代谢及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等多因素有关。
特点:又称肾、输尿管绞痛,是由于某种病因使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或管腔的急性部分梗阻所造成的,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疼痛,疼痛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建议:肾脏、输尿管B超可以明确诊断,如果确定是结石引起的疼痛,就得到泌尿外科专科治疗了。
玫瑰山药粥
原料:
大米g、山药半根、阴干之玫瑰花6-9克。
制作方法:
1、大米先泡20分钟,然后放入锅内;
2、山药切斜段,放入锅里;
4、加入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至米和山药熟烂;
3、将玫瑰花放入粥中焖煮片刻即可。
药膳功效:
从营养学角度看,山药营养丰富,含有粘液蛋白、多糖、淀粉酶、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之功效;玫瑰花有补血气,美颜护肤的作用。霜降饮食应以润燥健脾养胃为主,这款粥适合霜降时节,尤其适合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者食用。
-专家介绍-
胥海斌,广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康复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颈椎病治疗专家,每年治疗颈椎病患者一万多人次,独创“三联疗法”——“骨筋脉同治法”,运用针药结合定点复位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二十多年,对面瘫,中风,膝关节病,肩周炎,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在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上效果突出,曾获“羊城好医生”、“民众身边的好医生”等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