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会低血压这个5个原因是关键,包括心
TUhjnbcbe - 2021/3/9 11:39:00

说起血压,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高血压。一方面是因为高血压人群庞大,我国约有2.45亿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意味着平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血压危害多,能损害心、脑、肾等靶向器官,诱发脑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症。就这样,低血压被人们忽视了,很多人即使发现了低血压也不积极治疗。但是,低血压有时更可怕。

一般来说,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可诊断为低血压,即使高压正常、低压偏低或者是高压偏低、低压正常,也属于低血压的范畴。

低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可能使身体机能大大降低,出现诸多不适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眼花、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心慌心悸、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等等,严重者需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低血压还可能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严重时可诱发心绞痛、脑梗死、肾衰竭等疾病,这可能比单纯性高血压危害更大。

和高血压一样,低血压也具有遗传性,除此之外,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偏低的原因还有:

1.大量失血或脱水。因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身体大量失血或者因腹泻、出汗等原因造成身体脱水,导致血液量骤减,就会使得血压降低。

2.体位改变。长时间的保持躺、卧、坐、蹲等姿势而突然起身时,血压调节不及时就可能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正常人血压在30~40秒内血压可恢复正常,如果血压下降超过50mmHg且长时间不回升者,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以老年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常见。

3.疾病因素。内分泌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慢性消耗性及慢性营养不良疾病(恶性肿瘤、结核病、肝炎)、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包积液、严重二尖瓣狭窄)等都可能引起低血压。

4.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降压、镇静等药物时,可能会导致血压降低,若药物剂量过大时,会使得血压降得更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换药或者是调整药物剂量。

5.营养失调。长时间不进食或者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会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等物质缺乏,使得营养失调,进而引起血压降低。

当发现低血压时,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查找病因。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性疾病等人群来说,要积极治疗;因药物因素导致血压降低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营养失调者要补充营养。

另外,适当增加锻炼和调整饮食也是“拉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血压调节功能;瘦弱的妇女、老年人等,要均衡饮食,增加营养,还可以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对血压升高有一定的帮助。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93岁退休老中医核桃如此吃,两星期尿酸降了,痛风也走了

60岁后想长寿,这两件事尽量不要去做,就是再喜欢也要忍住!

91岁御医不感冒不发胖,血压血糖全正常,这4个方子用了一辈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会低血压这个5个原因是关键,包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