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癌症是怎么来的
TUhjnbcbe - 2021/3/2 19:53:00

这几天,谈之色变的癌症说得沸沸扬扬,因为娱乐圈有人因癌症过逝,从遗留的一封信来看,表达了对生命的不舍和眷念,输给了强大的癌症。

那么癌症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实际上,癌细胞是来自于身体里的正常细胞,从正常组织细胞转变为身体中令人毛骨悚然的癌肿,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这一漫长的过程有许多未知的细节。我今天抛砖引玉,看正常细胞怎么一步一步变成癌细胞的。

1.癌症怎么形成?

1.1.正常细胞突变

人体内的细胞每天都在进行新城代谢,也就是说每天都有大量的陈旧细胞死亡,需要新的细胞来弥补死亡细胞的空缺。而新细胞的产生是靠细胞分裂的方式来完成的,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里面的DNA(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需要一个一个的复制,由于复制的内容太多(约30亿以上),复制过程就会有错误,即使是几百万分之一错误的概率,每个细胞每次分裂也会遇上10个新的突变。据估计,一个人一天体内细胞会集聚几万亿个新突变。

一天几万亿个突变听起来吓人。但请注意:突变不等于癌症。大部分突变细胞的分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经过50~60次分裂后就自动凋亡,而且,突变细胞结构变化很容易遭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突变细胞要成为癌细胞也是不容易的。

1.2.突变细胞发生癌变

从突变细胞转变到癌细胞也不是容易的。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经过50~60次分裂后不会凋亡;二是突变细胞不被免疫系统清理。研究发现:大多数突变细胞DNA两端的端粒体,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会变得越来越短,最终无法分裂而死亡。但有极少数突变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修补缩短的端粒体,使突变本该凋亡的细胞继续分裂,这就是癌细胞的原型。

1.3.癌细胞转变为癌肿

癌细胞具有无限繁殖的潜力,这是形成癌肿的原因。但癌细胞形成癌肿同样有条件,条件不具备时,癌细胞依然会被扼杀于摇篮中。实际上,每个人每天大约有~个癌细胞形成,但基本不形成癌肿。

癌肿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癌细胞有足够的营养。目前癌细胞获得最主要的营养物质为葡萄糖。癌细胞为获得葡萄糖,必需建立营养供给通道,因此只有可以诱导周围血管生长的癌细胞才能获得所需要的营养,方能存活下来。没有这种能力的癌细胞就自然淘汰,不会形成癌肿。二是癌细胞有了自己的营养通道之后,而随着血液供应会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来对付癌细胞。因此只有可以释放某种信号误导免疫细胞的癌细胞,才能免遭免疫细胞的攻击。

这个时候,癌细胞经过无限分裂逐渐长大,当聚集到万癌细胞时,肿瘤如针尖大小,当聚集到10亿肿瘤细胞聚集时,肿瘤大小约1厘米,此时才是临床意义的癌肿。由于癌细胞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随着癌肿的扩大,癌肿无法满足所有癌细胞的营养需求,导致部分癌细胞脱离原来的母体,去寻找新的合适的组织,这就是转移。

由此,我们知道了癌症到来的基本情况。我们对细胞的凋亡没有办法,因为这是生理现象,但是我们可以维护自己的免疫系统。

其实,癌症发生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情绪状态、运动习惯、作息原因、压力因素、个人嗜好、个人性格等密切相关,已经突变的细胞在这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而癌变。

2.与癌症相关的因素

2.1.年龄

癌症的发病原因中,年龄大几率就越大。癌基因突变随着衰老而逐渐积累,因此,癌症在本质上与年龄相关。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走下坡路,逐渐的退化,免疫系统的能力也减弱,那么细胞突变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当然,如果年龄因素加其它不健康生活方式,会缩短癌症到来的时间。

2.2.生活方式

2.2.1.饮食习惯

①喜欢吃腌制食物,腌制食物盐含量高,可能导致亚硝酸盐在体内累积而引起肝癌。

②喜欢过烫食物,食物高于65℃,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太烫的食物会灼伤食管黏膜,对食道造成亚急性的损伤,进食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黏膜增生、变异,增加癌变风险。

③喜欢吃肉类和油炸食物,肉类、油炸食物过多导致肠蠕动减慢,同时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而增加了肠癌风险。

④吃糖过多,摄入过量甜食增加了胰腺癌发病几率。吃糖后胰岛素大量分泌而损伤胰腺,是引起胰腺癌的潜在因素。而且较高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可明显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黑色素瘤的风险。

⑤发霉食物舍不得扔,发霉食物中含*曲霉素,是*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性和致癌性。*曲霉素耐热,一般烹调温度不能破坏。在℃时发生裂解,其*性被破坏。污染的食品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大米、小米、面粉较轻,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其他食品如白薯干、甜薯、胡桃、杏仁等可受到污染。*性为氰化钾的10倍,属于肝脏*。中*临床表现以*疸为主,兼有呕吐、厌食和发热,重者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及肝硬变、肝癌等。

⑥蔬果摄入不足,蔬果摄入不足,癌症风险增加。中国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蔬果摄入不足的研究:缺血性心脏病47.25万人;肺癌20.84万人;食管癌6.07万人;喉癌0.54万人;口腔癌0.36万人。

2.2.2.熬夜

长期熬夜是肿瘤高发的诱因。熬夜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使细胞代谢异常,影响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而增加了癌变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夜班是强烈的致癌因素,与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夜班族晚期肿瘤风险增加24%,早期肿瘤风险增加49%。

2.2.3.运动不足

运动不足,癌症风险上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与运动最少的人相比,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患癌几率降低7%。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过1小时,他们患食道癌的几率少42%,肝癌少27%,肾癌少23%。

2.3.神经精神因素(暴躁爱生气)

大脑皮层对人体各器官的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神经系统长期刺激可导致大脑控制失调,器官细胞分裂失去控制而异常生长。暴躁爱生气容易患食道癌和乳腺癌。

2.4.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参与调节机体器官组织代谢和功能,这种过程与癌症病理过程的发生是有直接关系的。尤其女性的很多癌症源于内分泌失调。

2.5.遗传因素

肿瘤本身不遗传,家族性肿瘤的发生源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

2.6.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

生活中各种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是细胞突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2.7.环境因素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相关,包括水、空气、药物、化学物品、放射线、微生物等。分为三个方面:

2.7.1.化学致癌,如芳香胺类、亚硝胺类及重金属砷、铬、铬、镍等。

2.7.2.物理致癌,如电离辐射、日光及紫外线照射等。

2.7.3.生物致癌,如病*、寄生虫及慢性炎症刺激等。

2.8.不体检

很多癌症患者到医院,这时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就是按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特别是有家族史、危险因素的人群。

对于上述与癌症相关的因素,应当避免或者尽可能避免,是对癌症最有效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是环环相扣的,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其它诸多环节,如熬夜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消化功能减弱等危害,这是细胞突变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总结,癌症关键在于预防,那么我们平时健康生活即可,也没有那么高深,注意吃喝拉撒动就可以了。因此建议饮食均衡,三餐定时定量,清淡为主;每天保持适宜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情;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不胖也不瘦;戒掉不健康的习惯;作息规律,不熬夜;用适宜的方法解决压力,生活积极向上;家庭和谐,其乐融融。

如果说突变的细胞是“种子”,我们可以看着是内因,那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突变的细胞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就是外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同一蓝天下、同饮一江水、同吃一锅饭,有的人患了癌症,有的人却很健康。

我们要做的就是预防细胞突变,维护好自己的免疫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癌症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