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癌症”,人人都害怕,闻之色变!
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癌症的产生。其实癌症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老一辈的这个“好习惯”——节省!
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这样“省”可能会致癌!
“啥不舒服都没有啊,怎么会查出胃癌......”76岁的董叔叔非常不解。
董叔叔半年前突发胸闷,他以为是高血压犯了,但住院后经检查发现,原是胃部长出了恶性肿瘤。
医生在询问一番后,把病因锁定在他的饮食习惯上。原来,自从老伴走后,董叔叔一直独居,日常饮食图便宜图省事儿,餐桌上常年备有“咸货”,如腌鱼、腌菜等,就这么下饭吃。
接诊医生表示,中式咸鱼已被世卫组织列入一级致癌物的名单。过多食用高盐食物,会大大增加中老年人患癌风险,而且像董叔叔这样的患者,一般在早期不会出现不适,也很难被发现。
节省,是中国式老人常见的“节约观”。殊不知,困扰老年人的重大疾病都是生活中一点一点“省”出来的。
省钱≠不吃新鲜的水果
有些老人上街买菜,挑着买便宜的,但往往便宜的果蔬都早已不新鲜。
便宜、打折的水果蔬菜许多都伴随着腐败变质的问题,其中霉菌是一级致癌物,如果霉菌布满了整个食物,哪怕你把发霉的部分削掉,还是会有致癌风险。
正确做法
①买菜时,尽量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当天现宰的肉,鱼尽量要现场剖的,这样营养成分才是最佳的。
②此外,市场上还有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蔬菜和水果,如果放置时间太久,这种也尽量少买。
建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克水果。
省油≠过期不扔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平日里不可或缺的食材,尤其是做菜用的食用油,更是与餐桌上的美食息息相关。
食用油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是18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18个月,指的是食用油还没开封之前的保质期。
如果食用油才开封使用后,储存条件发生了改变,那么开封使用后的保质期就没有18个月这么长了。
食用油一旦开封,3个月就是安全用油的临界点,开封3个月还没有吃完的油,就相当于我们身边的一个危险致癌因素。
据介绍,油脂氧化和酸败后,常含有*曲霉素污染,会产生一股“哈喇味”,加热时烟大、呛人,会产生致癌物质。
正确做法
①如果家中人口少,最好买小桶装的油。
②大桶油一定要用油壶分装,油壶则选择磨砂工艺或不透明的更安全一些。
③最好不要把油瓶摆在窗台等阳光能直射的地方,这样更容易氧化。
省电≠做法不开油烟机
有些人为了省钱,用使用油炒菜的时候感觉油烟不大,就舍不得用抽油烟机……殊不知,在一个密闭的、没有开启抽油烟机的环境炒菜,在里面呆一小时,对肺部的伤害相当于吸进去整整两包烟!
正确做法
①炒菜时一定要开启抽油烟机。
②并且定时对抽油烟机进行清洁,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
省菜≠总有一盘隔夜菜
老一辈很多都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过来的,所以非常节约粮食,吃不了的饭菜,经常就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吃。
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盐,存放时间长,硝酸盐就会转变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如果我们长期吃这样的剩菜,摄入的亚硝酸盐很多,会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亚硝酸盐致癌。
正确做法
①不是所有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都很高,比如肉类的亚硝酸盐含量就比较少,所以肉类是可以剩下的(但也不要超过一天)。
②但这些种类的隔夜菜最好扔掉,比如绿叶类蔬菜,隔夜最危险!因为它的硝酸盐含量较高。
省力≠怕累不运动
现在的人上班是坐着,出行靠坐车,上楼坐电梯……有力气也不想用,长期这样缺乏锻炼,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从而提高患病几率。
世卫组织早在年就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死亡风险因素。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
正确做法
①走路就是很好的运动,它能缓解压力、强健肌肉、减轻体重等。每天抬头、挺胸、大步走,持续30分钟以上为宜。
②工作时,最好每20分钟就站起来抖一抖,伸伸腰、踢踢腿,这也算是一种运动。
省事≠懒得体检
只要是癌症一查出来就是晚期,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医院,这是查出癌症往往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按时体检,发现身体的异常还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体检,都会产生一种心理:”我本来没事,不会给我看出病了吧”。
但按时体检,是最好预防疾病的手段,早发现、早治疗。
正确做法
①肺癌高危人群可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
②40岁以上,胃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③45岁以上,肠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④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比如肝炎指标。
⑤25岁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彩超等。
⑥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定期做TCT及HPV检测。
⑦建议40-50岁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
癌症不是突发性疾病
许多癌症的发生就是
源于生活中一点一点“省”下来
你身边有特别“省”的人吗?
一定要转发告诉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