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世纪末至今,近30年来,肿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长,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人类与肿瘤的抗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是研究深入就越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中西两种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是完全不同的,二者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中西医结合,兼蓄并包,能充分体现中西两种医学相互取长补短的特色,是提高恶性肿瘤疗效的有效途径。当前医务工作者应该认清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才能超越前人。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是大工业的产物,中医是农业和手工业的产物。16世纪以前地球的东西两半球都没有大工业,东西方医学的模式是完全一样的,这取决于当时相同的经济基础。
公元前3-5世纪,世界有两个文化中心,一个是以古希腊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亚历山大等一批杰出的文化人物,中国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文化人物,他们是老子、孔子、秦越人、孟子、荀况、韩非、嬴*等。在上述文化人中,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其学生将他的医学笔记整理为《希波克拉底文集》;东方也有一位医学见长的医学家——秦越人,其弟子整理了他的医学经验《难经》,和同时期的《*帝内经》共同代表了当时医学水平。《希波克拉底文集》提出“风、火、水、地”为疾病的属性,《*帝内经》则提出“木、火、土、金、水”。年后西方医学的中心由古希腊转到了古罗马,西方医坛出现了“医王”盖伦,同时期的东方医学出现了“医圣”张仲景。盖伦提出“望、触、叩、听”,张仲景提出“望、闻、问、切”。纵观东西两种医学的发展,在没有现代大工业的时代背景下,两半球都产生了杰出的医学代表人物,他们的医学著作都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没有受到大工业的洗礼,都没有实验研究的基础,不管是“望、触、叩、听”,还是“望、闻、问、切”,都是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产生的诊疗手段,二者大体相同。
自盖伦和张仲景之后,西方医学由于受到神权思想的束缚,始终沿用着盖伦的“望、触、叩、听”,东方医学在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下,一直处在逻辑推理和审证求因的状态中,并持续到至今,仍然凭借“望、闻、文、切”四诊进行辨证论治。自16世纪以后,西方的玻璃工业及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显微镜的产生,带动了西方医学的进步。首先英国.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紧接着荷兰人虎克发现了动物细胞,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的结构,接着德国病理学家威尔啸发表了划时代著作《细胞病理学》。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葡萄酒变酸是因为酒里有一种细长形的微生物——乳酸杆菌。英国人李斯特用石碳酸溶液喷洒手术室减少了手术后化脓,德国细菌学家郭霍和丹麦细菌学家革兰相继发明了细菌的培养和染色方法,之后随着X光、B超、CT、PET-CT、MRI的出现,把西方医学从宏观推向微观,从整体推向了局部,从机体的反应性推向了病原的致病性,使之从古罗马医学的母体中脱颖而出,乘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快车。而中医仍然沿用“望、闻、问、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使中医获得裨益。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西医注重微观、局部及病原的致病性的同时,一定程度忽略了微观、整体、机体反应性在疾病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西医忽略的部分恰恰是中医的优势,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中西两种医学相互取长补短的特色,从而充分发挥其互补作用。
恶性肿瘤不是局部病变,而是全身病变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西医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介入、靶向治疗,治疗方案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却都是针对局部的,为什么至今还不能攻克恶性肿瘤?应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了!
1.抑瘤基因分布、突变具有全身性p53、p16、PTEN、Ki-67、H-ras、BRCA1和BRCA2等这些基因存在于全身,此类基因的突变,失去了对恶性肿瘤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几乎各类组织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都发现与抑瘤基因表达异常相关。当这些基因表达异常时,由抑瘤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由此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促进细胞的恶性增殖。
2.抑瘤基因突变有机体各系统改变相伴当机体某一部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全身的免疫系统都开始行动。人体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人体最敏感的抗原转录细胞——NF-KB,随着抑瘤基因的突变,二者的对立也悄然而起,不是局限于抑瘤因子的周围,而是发生在全身。炎症是癌症最好的朋友,临床恶性肿瘤患者,一般对抗生素均有效,对于肿瘤患者,产生炎症的同时,SIRS、CARS、MOS、MODS也随之接踵而至,与此基因癌突变的同时,全身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肝癌患者,若出现高烧不退,抽血化验血常规、血沉,血象超过正常值,血沉居高不下,一般认为有感染,那么问题来了,感染在哪里?在局部还是全身?化验指标是我国实验者研究恶性肿瘤进展轻重的指标,当这些指标从流动全身血液中抽出来证明癌症进展的时候,为什么却没有人大声疾呼,恶性肿瘤是全身病变?
针对恶性肿瘤,西医采用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射频、靶向等局部治疗方法时,忘记了整体对局部的影响。科技越来越发达,为什么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整体病当作局部病治疗。另外,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经济条件好的人若是患了恶性肿瘤,反而成活时间较短,为什么经济条件相对差的人成活时间反而较长?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过分的治疗伤害了患者的正气,增加了癌症复发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癌症的治疗一直不太理想。
综上所述,当前西医局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急需去寻找整体治疗的方法。肿瘤是全身病变,不是局部病变。中医扶正固本思想就是强调整体,能弥补现代西医的缺陷。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张”,“积之成者,正气之虚也,正气虚而后踞成”,“恬淡虚无,正气存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上述这些论述,均阐述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医善于用扶正的方法来固护人体正气。中医的扶正固本和西医的局部疗法应该相互结合,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是攻克恶性肿瘤的有效途径,中西结合相互补短取长,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治疗肿瘤的前景带来一片曙光。
裴正学教授简介: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首先提出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受到中医界、中西医结合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推崇。
编审:彭家大小姐责任编辑:展文国编辑:小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