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上午的门诊,医院乳腺外科医生汤立晨想歇息吃饭了,护士领来一位老熟人,原来是之前由她诊治的患者漆女士。如今的漆女士透露着健康的气息,提着一袋子橘子送来给汤医生尝尝。她告诉记者,今天的新生,要归功于“橘子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妍康科普团队成员的热情陪伴。漆女士口中的“橘子医生”,就是汤立晨及其伙伴。近日,妍康沙龙的领头人、青年医师汤立晨还荣获了上海市优秀科普志愿者一等奖,妍康科普志愿者团队也获得了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的资助。
拯救“一无所知”,因地制宜让科普随处可见
乳腺癌被称为“粉红杀手”,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我国每年有40余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但是,乳腺癌在早发现、早治疗的前提下,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已被看作为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通过健康管理,患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期望寿命。
基于对疾病的深刻认识和患者需求,医院建立了妍康科普志愿者团队,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向社会广为传播乳腺肿瘤知识——复旦肿瘤青年科普能力培训班、乳腺癌康复患者科普演讲大赛、乳腺癌康复患者科普专项培训等。仅科普讲座,每年就有10多万人次获益;科普视频的网络总点击量超过万次。为了让科普内容深入人心,妍康团队还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年轻人喜欢形象性的传播,她们就录制短视频;年纪大的喜欢听广播,她们就录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科普节目,受众可以各取所需。
在一次进学校的科普活动中,卢女士经筛查被定为疑似乳腺肿瘤。医院最终的检查结果告诉她不幸“中招”,随后她的治疗之路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启程了。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天天到床头,志愿者也天天陪伴着。每个治疗过程身体会有不同的反应,志愿者会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她讲述每个过程的心路历程。志愿者还告诉她,网络广播节目有这样的讲座可以反复听,卢女士听广播做康复,终于战胜了癌症。她出院时表示,自己也要成为妍康的一员。
当乳腺癌成为“慢病”,身心亟需同步治疗
运用新媒体做科普,妍康科普志愿者团队为科普宣传开辟了更多的途径,视频、音频、网络、双微以及更为时尚的直播、动漫等等,只要你有需要,就会有相对应的平台等着你。
漆女士也是妍康团队科普的受益者之一。平日里,漆女士经常刷短视频打发“碎片”时间。一次在刷短视频时,医院妍康科普团队录制的乳腺疾病科普知识,就按部就班为自己做了乳房检查。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乳头乳晕后方有硬块!她心医院检查,最终确诊是乳腺癌,漆女士的心情跌落至谷底。在前期诊断时,医生告诉她肿块的位置不好,可能要全乳切除,这对于年轻且爱美的漆女士来说,无异于双重打击,一度让她陷入了抑郁。在汤立晨医生门诊咨询时,年轻的汤医生为她带来了重获新“身”的希望——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以施行乳房重建手术。为了让漆女士能更好的了解这种手术,汤立晨用科普动画短视频、3d模型等形式,详尽介绍了乳房重建手术。
检查、发现、诊断、治疗、手术、化疗、康复等一个个过程,汤医生和漆女士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汤医生讲述了更多的乳腺疾病知识,漆女士因此成为“专家”,“曾经我不敢想象手术之后要怎么生活,现在,我不仅康复了,而且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我还加入了妍康沙龙舞蹈队。”漆女士告诉记者,好医生、好疗法不仅能够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治好了她心理上的“肿瘤”,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优美舞姿,让病友们感悟到重获美好生活的希望。
寓教于乐时时更新,科普“脱贫”持之以恒
如今,乳腺癌呈多发、早发的态势,女性了解相关知识,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拯救更多原本可以避免的不幸。早在年,医院的妍康沙龙在沈镇宙教授的倡导下,建立并开始了探索,以“关爱、支持、互助、康复”的理念,在全国最大的乳腺肿瘤诊疗中心——医院乳腺癌诊疗中心的强力支撑下,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把深奥的医学知识,向高危女性传授。医学科学事业是不断发展、不断发现的过程,所以科普也要持之以恒。
向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