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癌症、癌症病人、治癌药物手段等词语,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了,医院里肿瘤病房、肿瘤手术是比较繁忙的,如何防癌、治癌、防止癌症复发,一直是癌症的热点问题。
随着创新的癌症疗法越来越先进、治癌药物获批进入临床越来越多,癌症已经从不治之症,跌落到慢病的范畴,意思是通过有效控制、及早治疗、注意检查、改善生活方式等,同样能享天年。但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拦路虎”——癌症复发。
癌症复发,是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支撑,据医学统计,有75%—80%的癌症是死于复发、转移。换句话说,确诊癌症不可怕,治癌平常心对待即可,但一定要防止癌症复发。
我们知道,癌细胞有很多特点,臭名昭著的是三条:不听话,乱长一气;会变脸,逃避清剿;会转移,多点散发。如果癌细胞转移了,就埋下了复发的“祸根”。
一句话,癌症复发就是切掉、消掉、化掉的恶性肿瘤,当时查不到了,但一段时间后,重新在原发器官或其他器官又现身了,而且来势更猛,危害更大。
想想也明白了,癌症患者正沉浸在医生“治疗很成功,癌症治好了”的告知中,结果没几天好日子突然发现“癌灶卷土重来”,之前治疗癌症的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心理上又添新的打击,或者财力上支撑不起了,几管齐下,人可能就垮了。
为什么明明治好的癌症,常常会复发?有5个原因:
1、发现得太迟了。这是很关键的原因,发现晚了,说明癌细胞已经有了“跑路”、“移位”的本钱,外科手术不管用,放化疗和药物对四散的癌细胞攻击乏力,而且如今的影像学只能发现1—2毫米以上的肿瘤,更小的看不到,只能望癌兴叹。
2、癌灶清除不干净。主要是手术把明面上的瘤体割除了,但可能仍有残留,有时甚至不慎刺激了癌细胞逃逸,为复发埋下伏笔。
3、以为一劳永逸。治癌后生活恢复正常,有的患者认为自己不走运,没有从生活方式上找原因,也不吸取教训,慢慢回归之前的不良生活习惯,为癌症复发创造了条件。
4、整天心惊胆战。主要是生理上已治好了癌,但心理上仍然恐惧,缺乏安全感,思虑过多,对治癌后的身体恢复不好,也让复发有了“窗口”。
5、缺少后续治疗。常规治疗后,一些患者认为就告一段落、完成使命了,没有认识到癌症治疗是长期的过程,用药控制、定期检查均不可或缺。
怎么判断癌症临床治愈了,指标有哪些?
这里所说的临床治愈,是指病人治疗后症状缓解、患癌体征消失、食欲和精神好转、病理学检查没有发现肿瘤踪迹,具体有2条:
一是现行医学检测不到癌细胞的存在,达到“完全缓解”或“基本缓解”的水平;
二是治疗后癌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复发。那么这个较长时间没有复发是指多长时间呢?1年?3年?还是5年?
一般来说5年内,癌症没有复发,就基本可确定为达到“临床治愈”了。临床上用“5年生存率”这个术语来表示。5年生存率,是指肿瘤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因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75%—80%,发生在治疗后的5年内。但并不是没有复发的可能,即使过了5年生存期,也不能掉以轻心。
患者如何降低癌症复发机会,达到长期生存?
戒烟,同时也要远离二手烟的伤害。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成为癌症复发的温床,也便于建立长期抗癌监控。
改善生活习惯,吃富含全麦、蔬菜、水果和豆类的饮食,限制高脂肪、糖类食品的摄入,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
限制酒精摄入,最好远离各种酒类。
预防癌症复发不能盲目相信保健品。
保持对癌症复发的高度警惕,前三年是重中之重,需要定期复查。
加强运动和心情调节,通过稳定心态和加强免疫力这两项双保险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