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那些隐秘的恐惧乳腺癌患者背后的故事
TUhjnbcbe - 2025/2/19 18:42:00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年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和其他疾病不同,乳腺癌还是一种具有强烈性别特征的疾病。这使得患者的疼痛不仅来源于身体层面,更来源于心理、社会等维度。

尽管如今,随着筛查观念的普及、治疗方式的进步以及乳腺癌创新药物的推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不断提高;医院的乳腺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当了二十多年乳腺科医生的廖宁看来,人们对乳腺癌的认识依旧十分有限,“我们哪怕是做一点点细微的工作,可能都会帮到她们”。

这次,我们就跟廖宁医生聊了聊,与乳腺癌相关的那些事。

面对复杂的疾病,

不能只有简单的认知

二十多年前,我刚做乳腺专科医生的时候,去法国进行了为期3年的乳腺专科医生培训。我发现,法国的病人会和医生提要求,比如说,“我的乳房你是不能切掉的,如果你切掉我的乳房,我宁愿死去也不做这个手术。”相比之下,中国的女性比较含蓄,内心也蛮强大,谈治疗方案的时候,她不会去和医生提什么要求,她的唯一目标就是:“医生,我要活下来”,其他都是次要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法国,患有乳腺癌女性的保乳率已达50%,即便无法保乳,大部分也会选择做乳房重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当时的中国,绝大部分病人都会选择乳房全切。病人会认为,切掉乳房,生命就安全了。她很难想到,切掉乳房之后,自己未来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问题,生活质量会怎么样。

廖宁医生

和其他的癌症相比,乳腺癌涉及到的面更为广泛。

从社会角色来看,我在临床中遇到的乳腺癌患者多为35-55岁的女性,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她们,往往是家庭的主力军,要同时肩负起照顾父母和孩子的重担。一旦患病,对整个家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从心理角度来看,做完乳房切除手术之后,很多女性会发生微妙的心理转变。经常有患者问我,“廖医生,做完手术还能不能有性生活?”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背后,她们真正害怕的,是失去了一半的乳房后丈夫的反应。

这些女性在病情稳定之后,洗澡时看着镜中倒映出的身体,只剩一条直线、一条丑陋的疤痕的时候,她很难再恢复手术前对生活、对爱情、对事业的信心。

它不像割阑尾,对患者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影响。女性做完乳腺癌手术后,如果是全乳房切除、保乳手术或者乳房重建手术做得不够好,那么这些女性的生活质量可能会非常糟糕。在我的病人里,大约只有5%到10%能够像之前一样保持紧密的家庭关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隐秘的恐惧乳腺癌患者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