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曾亚
“像车祸、意外外伤导致的头面部外伤处理;喉气管、食管异物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喉梗阻,需要紧急做气管切开抢救生命;面颈部各种良恶性肿瘤,前颅底、侧颅底肿瘤……都属于当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范畴。它不仅仅是大众认为的鼻炎、咽喉炎、耳鸣等没有太大风险,较为冷门的‘小众’科室。实际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危重症患者很多,手术多,风险较大。”近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平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说。
“小众”学科,服务大众健康
“根据检查结果,从西医的角度来分析,你主要诊断为一个普通的过敏性鼻炎;但经过把脉看诊后,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全身存在脾肾亏虚,肺卫不固,因此对外界冷刺激过于敏感,一遇冷热交替或受凉则喷嚏连连,通过补益脾肾,实卫固表,可以有效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记者初见李平时,他刚接诊完一位病人,额头上还带着类似于矿灯的仪器。记者注意到,诊室病例柜旁边堆放着一摞锦旗,“这些锦旗既是患者对我们的认可,也是一份勉励,诊室没地方挂,暂时先放在这儿的。”李平告诉记者。
李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成都医学院副教授,从事耳鼻喉科近30年。提到对“小众”学科的看法时,李平表示,耳鼻咽喉由于“孔小洞深”,以前受辅助检查设备、治疗手段、手术技术、药物等的限制,学科发展缓慢,常被称为“小科”。但近些年,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内镜技术、CT、核磁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水平的提升、药物的研发等,这个学科能解决的疾病越来越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医院,形成独立的耳科、鼻科、咽喉嗓音、头颈肿瘤等亚专业,因此也逐渐受到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