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招募(CTR-SH)
消化道肿瘤、卵巢肿瘤等患者都可能发生恶性腹水,半数以上的癌症患者在初诊时就有腹水形成。恶性腹水预后不良、易引发其他并发症而且影响手术的开展,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死亡率。目前治疗主要是单纯抽放水、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安装闭式引流管、体腔循环热灌注等手段。
EpCAM肿瘤相关抗原在胃癌、结直肠癌、肺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上皮来源肿瘤中高度表达。
CD3是目前双抗药物研究的主要靶点。自20世纪90年代,CD3单克隆抗体开始应用于CIK细胞治疗,激活T细胞增殖及活化,在其他细胞因子IL2、IL1a等共同作用下,产生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非MHC限制性杀瘤特点的CIK细胞,对癌症、慢性白血病、肝病及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M可同时结合肿瘤靶点EpCAM和免疫靶点CD3,介导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本次临床试验将使用M对恶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
M
恶性腹水
1.评估在恶性腹水患者中多次腹腔输注不同剂量M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评估腹腔给药不同剂量的M在患者体内的多次给药的PK、PD参数;
3.考察M在患者体内及腹腔内的免疫原性;
4.初步观察M在患者中治疗腹水和肿瘤的疗效。
1.年龄>18岁且≤75岁,性别不限;
2.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实体瘤患者;
3.临床诊断为恶性腹水,且需要进行腹水穿刺治疗;
4.标准治疗失败,或没有标准治疗方案,或患者拒绝标准治疗;
5.最近一次抗肿瘤治疗距离首次给药时间需满足以下时间间隔:若患者最近一次抗肿瘤治疗按照RECIST1.1标准判定PD,则须距离M首次给药≥2周;若患者最近一次抗肿瘤治疗按照RECIST1.1标准判定为非PD,则须距离M首次给药≥4周或最近一次抗肿瘤治疗药物的5个半衰期。抗肿瘤治疗包括化学疗法、免疫疗法、生物制剂、激素疗法、放射疗法(缓解疼痛的局部放射疗法除外);
1.已知对M药物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或明确的抗体类大分子药物过敏史或特异性变态反应病史(哮喘、风疹、湿疹性皮炎)的患者;
2.首次给药前4个月内曾经使用过类似单抗类药物;
3.有广泛的肝转移者(70%);
4.无法控制的活动性感染(CTCAE≥2级);
5.严重腹泻的患者(CTCAE≥2级);
河南
参与临床试验可以接受新疗法的免费治疗,有意向参加本项临床试验的患者可以咨询医伴旅。注:最终能否入组需要研究医生判定。
注:版权声明,本网站平台所有注明来源”医伴旅”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伴旅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伴旅”,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目的是信息的传递,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涉及请与我网站联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