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虽然与良性肿瘤同属于细胞变异、增殖产物,但两者间本质的区别在于,引发恶性肿瘤的细胞名为“癌细胞”,它不会局限在某一处,而是会向着周围浸润、远处器官转移。而癌症的临床治疗中,90%的患者死于癌症转移,因此,发现病情时就已经扩散,后续如何尽可能的延长生命周期,是患者和家属的共同目标,而众多的临床实践发现,可以从这两点出发。
首先,患者的自身心态好。有句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恶性疾病发生到自己身上,怎么能拥有好心态。但是,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心态平和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病情控制程度更高。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存在的不甘、愤怒、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削弱自身的免疫力,可能促使病情的进展。所以,既然疾病已成既定事实,患者倒不如坦然接受,积极乐观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调整个人的心态。
其次,家属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医院的时间是有限的,家庭成为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场所,所以家属在抗癌路上的鼎力支持,成为抗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属应注重患者的营养状态,为患者提供美味可口的日常饮食,
作为一位从事中医抗癌四十余年的老中医,袁希福在总结治癌经验时也发现:“凡是生存期较长的肿瘤病人,均有一些共同特征,要不自己心态好,要不家庭氛围好,或是家中有人鼎力支持,有家属悉心陪伴。”这在临床治疗中并不是个例。因此对于癌症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文化、认知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以稳定情绪,让其适应治疗,促进康复。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疾病,特别是对晚期患者而言,如果患者和家属意识不到主动抗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力,也做不好对不良情绪的重视、疏解和支持治疗,这样很容易促使病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患者和家属应注重心理方面的调治,还可尽早结合中医治疗,发挥扶正和抗癌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助于为抗癌治疗保驾护航,稳定整体病情,进而争取尽可能多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