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5 14:43:00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赵萌萌)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获批1类新药(除疫苗外)已达34款。其中,32款为国产创新药,2款进口上市品种,数量上远超年。其中,包括16款小分子创新药,12款生物药,2款多肽类化药及2款中药创新药。从治疗领域来看,年前三季度获批的1类新药中,抗肿瘤药获批数量最多,其次是抗感染药,第三为抗变态反应药物。从审评角度看,通过优先审评审批/应急审评审批方式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有6款,涉及5款化学药品和1款生物制品。“多年前,一种创新药从审评到最终患者用上药,平均周期大概5年,纳入医保需要5~8年的时间,加快审评审批速度后,一些创新药物能够更快进入临床使用。”药盾公益基金理事解奕炯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一直在鼓励医药创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由亿元增至亿元。年4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针对创新药物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针对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儿童创新药和罕见病创新药三类创新药品,明确审评审批提速。“在政策、人才、环境和资本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中国开启了创新药时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在年12月的第二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上表示,我国新药获批数量呈显著上升态势,年后国产新药占比迅速提升,同时临床试验数量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每年研发的1类新药约为20至30个,在世界范围内已占据一定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