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张江科学城的医院(浦东院区)迎来“一周岁生日”。
一年前浦东院区开业运营时,院长郭小毛教授曾明确表示,浦东院区不能走一味追求诊治数量的“老路”,而应该着力深化实体化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临床研究为工作重点,建立科创“高地”,做肿瘤诊治和临床研究的“领跑者”。
这一年诚如郭小毛所言,浦东院区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健康发展战略,着力推行疑难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及新技术落地见效,以临床研究为战略支点,积极开展肿瘤诊治新技术。
不做量的叠加,要做质的提升
“对于一个肿瘤患者而言,哪怕是提早2~3天明确诊断结果或者给予权威治疗方案,都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副院长虞先濬说,“我们多学科门诊的开设,让患者不存在奔走多个科室、多位专家间的‘转述误差’,大大提升肿瘤患者就诊效率。”
一年间,邵志敏教授、虞先濬教授、叶定伟教授、蔡三军教授、吴小华教授和徐近教授领衔的肿瘤多学科门诊相继开放,累计接诊患者人次,约60%的患者均为疑难复杂病例。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不仅在门诊扎根,在病房,多学科的紧密合作更得到了深化体现。乳腺、胰腺、大肠癌单病种的病房设置不再“各自为政”,而是围绕单个肿瘤病种、综合外科、内科、放疗等多个学科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部”,治疗方案打通多个学科,患者管理贯穿疾病全程,无需因接受不同的学科治疗而辗转多个病房。
多个前瞻性、多中心参与的临床试验项目也相继在浦东院区开展,为先进诊疗方案向临床转化提供更多渠道。浦东院区i期临床病区承担临床研究项目的设计、启动、实施,同时,病区医护团队专注于受试者的治疗、护理、不良事件观察、药物代谢药物动力数据的收集。临床试验所开展的瘤种覆盖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据统计,目前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达到项。
注重效率,更注重患者就医体验
“作为一个新起点,浦东院区是肿瘤新技术发展的‘沃土’,”虞先濬表示,“在实体化运行多学科诊疗模式中,医院浦东院区还引进了一系列精准、智能医疗设备,用新技术赋能精准医疗,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一年,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入驻”医院浦东院区,为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增添利器。目前已经有泌尿、胰腺、肝脏、头颈多个科室先后开展了多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一体化的ct/mr直线加速器及相应的计划系统在浦东院区搭建。实时影像让放疗医生精确直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