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年12月1日,复旦生物医药医务界同学会携手复旦青年同学会联合上医校友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与筛查》的健康讲座。本期分享嘉宾是复旦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医院肿瘤预防部主管医师周昌明,他专业而生动地为校友们科普了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与筛查,并向现场参与的校友们赠送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年版本)》。感谢丰实金融赞助支持!感谢共青团医院委员会嘉宾支持!感谢东沙湖基金小镇的直播支持!
周昌明主管医师同时是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康复学组秘书、中华健康管理博士联盟成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早诊早治学组秘书、CSCO青委会统计小组成员。
本次健康讲座的大致内容整理如下
/p>
一、癌症的数字
世界癌症发病率
世界癌症死亡率
中国癌症数字为
/p>
年发病人数:.9万,相当于每天1万多新发病例
年死亡人数:.8万,相当于每天人死于癌症
一个人75岁前罹患癌症的风险:男性:23.00%、女性:18.29%
患癌人数增加有以下原因(包含但不限于)
/p>
人口基数增大
寿命延长,患癌风险增高
癌症发病率有升有降
技术发现手段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原本发现不了的癌被发现
媒体日益发达,患癌者信息获取度总体增加
二、癌症的预防
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先升后降、癌症死亡率稳步下降
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对于癌症,有些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有些可以控制。自身无法改变的因素有老龄化和遗传因素等。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有感染因素包括肝炎病*、HPV、幽门螺旋杆菌、EB病*;*物因素包括*曲霉素、职业暴露;生活方式包括、烟酒、槟榔等不良嗜好、体重、饮食、运动因素等。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接种疫苗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止残疾或减轻致残程度,降低残疾率,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康复指导,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三、癌症的筛查
筛查是什么?
筛查是指为没有症状的普通人群提供的用以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期病变的医疗服务。
如何看待筛查结果?
筛查阳性
不要恐慌
不是最终结果
进一步完善检查
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判断原因
筛查阴性
不是%没事
有症状就要去看病,不能因为筛查阴性而延误病情
定期随访筛查
经过筛查项目,发现的肠癌患者51%是早期。早期预后非常好,晚期预后较差;经过早诊早治,可以完全回归正常生活。
四、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肺癌
高危对象
/p>
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怎样早发现?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即低剂量螺旋CT)。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若检出肺内结节需至少在12个月内进行LDCT复查;
肺内结节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肝癌
高危对象
/p>
年龄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有乙型肝炎病*(HBV)或丙型肝炎病*(HC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有肝癌家族史;
–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怎样早发现?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大肠癌
高危对象: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怎样早发现?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胃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60岁以上人群;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溃疡;
–胃息肉;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异型增生(轻、中、重);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恶性贫血者。
怎样早发现?
年龄大于40岁有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宫颈癌
高危对象:
有多个性伴侣
性生活过早
HPV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怎样早发现?
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筛查结束时间:大于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乳腺癌
高危对象: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怎样早发现?
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1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摄片;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拍片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前列腺癌
高危对象:
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
年龄大于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年龄大于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怎样早发现?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五、常见问题
发现了癌症是不是触霉头?
75岁罹患癌症的概率约为五分之一
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无论在什么阶段,大部分癌症都有成熟的应对策略
科学家在不断研发新的药物
将心比心
要不要去做基因检测?
个别家族成员有癌症——风险增高
多位家族成员有癌症,且较多年轻病例——可能存在基因突变
子女的爱如何正确体现
用买保健品的钱多买点新鲜的蔬菜水果
购买规范全面的体检服务
多陪伴父母,警惕症状,保持良好心情
六、总结:
中国癌症发病率一般,但是人口基数巨大,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肿瘤发病人数持续上升。癌症预防需要做到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模式,万一发生病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癌症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常见病、慢性病,大部分情况下不是绝症,应积极面对,早诊早治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医院筛查后的规范诊疗与快速通道
上海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年更新)
图片数据来源:
SIEGELRL,MILLERKD,JEMALA.Cancerstatistics,[J].CACancerJClin,,69(1):7-34.
医院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