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一般只用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的多少来确定恶性程度的级别。目前运用最普遍的是三级分级法,即Ⅰ级为高分化,属低度恶性;Ⅱ级为中等分化,属中度恶性;Ⅲ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这种分级法简明且易掌握,对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意义,但标准的量化不够,存在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建立精确的分级标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肿瘤的分期用于评价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程度。目前有不同的分期方案,但其主要原则均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分期或早晚。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TNM分期系统。T指肿瘤的原发灶,随着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来表示;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情况,淋巴结未累及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的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用N1~N3表示,M指血道转移,无血道转移者用M0表示,有血道转移者用M1或M2表示。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对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肿瘤的分期更为重要,但必须结合各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综合考虑。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上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就会延误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造成复发、转移;相反,如把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会造成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鉴别良、恶性肿瘤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改变,并结合生物学行为等多项指标(表6-1),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胞异型性、浸润与转移。
表6-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需特别注意的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tumor),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等。此类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向恶性发展,临床上应加强随访。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较早发生转移,如鼻咽癌;有的转移较晚,如子宫内膜腺癌;有的几乎不发生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
肿瘤的良恶性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恶性肿瘤,谓恶变(malignantchange),如结肠息肉状腺瘤可恶变为腺癌。而极个别的恶性肿瘤(如黑色素),有时由于机体免疫力加强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长甚至完全自然消退。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有时能发育成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有时甚至转移灶的瘤细胞也能继续分化成熟,形成良性的节细胞神经瘤,但这种情况极其罕见,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不能自然逆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