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乳腺恶性肿瘤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86518.html

乳腺癌共有的超声表现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妇女癌症死亡率的首位。彩超以其无创伤、无痛苦、操作简便和诊断符合率较高等特点,已成为乳腺癌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绝大多数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有共性,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利用这些特点,分析乳腺癌的声像图可作为较为正确的诊断。

二维超声直接征象

直接征象是指肿块本身的声像图表现。乳腺癌的直接征象有以下8种:

(1)超声测量的肿块大小与临床触诊及肿块大小的比值1。超声测量的肿块大小较临床上触及的肿块小,这是诊断你乳腺癌的可靠依据,因为触诊所触及肿块的大小往往包括癌肿周围的炎性浸润、癌瘤扩散浸润和(或)纤维组织增生;而良性病变超声测量值符合或大于临床所触及的肿块大小。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超声测量的肿块大小与临床触诊所触及的肿块大小的比值1。

(2)肿块形态不规则,部分肿块纵横径比值1。纵横径比值也是诊断恶性肿瘤的指标之一,其理论依据是恶性肿瘤的生长常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而导致前后径增大。

(3)大部分肿块边缘毛糙,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毛刺。少部分肿块边界较清,呈小分叶状边缘改变。

恶性肿瘤毛刺的行程乃癌灶扩散所致,故大致可分为癌床带、炎性细胞浸润带和结缔组织增生带,由三带构成一个根部粗、尖端细的齿状致密影。

小分叶状边缘改变是指边界较清、但有超过3个的连续小分叶,有时仅在肿瘤的某一部位可见,这是由于肿瘤生长速度不完全一致而形成的边缘改变。

锯齿状毛刺

蟹足状毛刺

小分叶状边缘

(4)恶性环:肿块周围见厚薄不均匀的高回声环,是肿块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的声像图表现。

恶性环

(5)肿块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组织出血、坏死或发生囊性变时可出现无回声区。

肿块内部无回声区

(6)微钙化灶:呈砂粒状或簇状分布。癌细胞代谢旺盛,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比正常细胞活跃,生化过程中产生CO?和H?O很容易在腺泡和导管内形成钙盐沉积,因为癌细胞内有丰富的钙、磷元素。活细胞的分泌物或坏死的细胞碎片均可形成钙化。微钙化灶是乳腺癌的唯一重要征象。

微钙化灶

(7)肿块后方回声可表现为衰减、不衰减、增强及侧方声影等几种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肿块内的组织结构、声阻抗差和组织对声波吸收的程度不同所致。在细胞恶变过程中产生的胶原纤维组织75%时,表现为明显的回声衰减;反之不衰减。癌组织出血或坏死、液化形成无回声时,后方回声增强。侧方声影是由于边界产生的多界面的介质与声波穿过时产生的折射和散射效应。

(8)局部腺体增厚,结构紊乱。

A.示腺体结构紊乱;B.示局部腺体增厚。

少部分乳腺癌超声不显示肿块,仅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乳腺局部腺体失去正常的结构,排列紊乱。这是乳腺癌的一个少见征象,易被超声医师忽视。

二维超声间接征象

间接征象是指除肿块外,周围组织受到浸润,或由于肿瘤引起的某些异常改变产生的超声征象。乳腺癌的间接征象有以下6种:

(1)肿块向乳腺前方发展的倾向明显:与Cooper韧带受侵后收缩有关,也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征象。

肿块向乳腺前方发展的倾向明显

(2)导管征:癌灶旁1支或数支乳导管扩张,边缘粗糙,透声差,并指向乳头方向。其机制可能使癌细胞沿乳导管向乳头方向扩展、蔓延,造成乳导管因充满癌细胞而变得致密、增粗及粗糙;或为癌瘤附近乳导管被牵拽集中;或为癌瘤附近乳导管非特异性上皮增生,管腔内充满脱落的上皮细胞残屑,导致致密。

A.示癌灶旁1支乳导管扩张;B.示扩张导管指向乳头方向。

癌灶旁数支乳导管扩张,并指向乳头方向

(3)乳头内陷:乳头陷入乳晕内,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

A.示乳头内陷;B.示正常乳头。

(4)皮肤增厚,皮下淋巴管扩张:是晚期乳腺癌的一种表现,由于癌肿压迫或侵入皮下淋巴管,致淋巴管回流障碍、乳腺皮下淋巴组织液淤积、皮肤水肿所致。

皮肤增厚,皮下淋巴管扩张

(5)乳房后间隙消失:位于深部的乳腺癌侵犯浅筋膜深层累及胸壁组织,可以使浅筋膜深层与胸大肌筋膜间的疏松脂肪间隙局部或全部消失。

乳房后间隙消失

(6)淋巴结异常肿大:乳腺癌大多首先向腋下淋巴结转移。

1)正常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如下:①淋巴结形态类似于靶环形或肾形,长径/短径2。②淋巴结边界清晰,包膜光滑。③淋巴结皮质较薄,厚约1-2mm。④淋巴结门居中。⑤血流信号不丰富。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正常,包膜光滑,皮质较薄,长径/短径2,淋巴结门居中;B.CDFI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

2)淋巴结转移癌的超声表现如下:①淋巴结形态:异常,常表现为椭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短径增大,长径/短径≤2。②淋巴结包膜: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癌边界清晰,见包膜样回声。少部分淋巴结转移癌边界不清,提示肿瘤向被膜外浸润。③淋巴结皮质:皮质非均匀性增宽,最厚处的厚度至少为最薄处的2倍。皮质局部可向外突出,大于2mm。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这种回声改变是因为淋巴结内大量异型的瘤细胞呈巢团装、片状浸润所致。④淋巴结髓质、淋巴结门:淋巴结转移癌早期可显示淋巴结门,当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淋巴结时,髓质常移位于淋巴结边缘或消失而导致超声难以辨认淋巴结门,故淋巴结门存在与否是良、恶性淋巴结的重要区别之一。⑤部分淋巴结内部有液化或钙化:瘤细胞发生坏死时,可出现无回声区。⑥中晚期时淋巴结多融合。⑦CDFI:淋巴结转移癌常见周边型血流分布,门部血流显示率低,并可见血流灌注缺损,这是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物学行为造成的。(转移癌细胞在向淋巴结浸润过程中首先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边缘,并逐渐以“向心”方式向结内生长,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生血管。同时,由于恶性肿瘤破坏原有的淋巴结门血供系统,肿瘤生长又强烈需要血供,结果导致从先前存在的淋巴结边缘血管或淋巴结周围相连组织的血管获得血供,故血流多分布于淋巴结周边,血流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3)淋巴结转移癌的超声分型及声像图表现:根据淋巴结的转移癌的超声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7型:不均匀靶环型、偏心靶环型、类圆型、椭圆型、钙化型、不规则型及融合型。各型超声表现如下图所示:

淋巴结转移癌:不均匀靶环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失常,包膜光滑,皮质局部向外突出,皮质非均匀增宽,最厚处的厚度大于最薄处的2倍。淋巴结皮质回声明显减低,分布不均匀。髓质回声变形,淋巴门居中;B.CDFI显示:淋巴结血流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淋巴结转移癌:偏心靶环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失常,包膜光滑,皮质非均匀性增宽,最厚处的厚度大于最薄处的2倍。淋巴结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髓质回声变形,淋巴结门偏移;B.CDFI显示:淋巴结血流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淋巴结转移癌:类圆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失常,短径增大,长径/短径≤2.包膜光滑,髓质及淋巴结门回声消失,淋巴结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B.CDFI显示:淋巴结血流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淋巴结转移癌:椭圆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失常,短径增大,长径/短径≤2。大部分区域边界清晰,见包膜样回声;少部分区域边界不清。髓质及淋巴门回声消失,淋巴结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B.CDFI显示:淋巴结血流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淋巴结转移癌:钙化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失常,短径增大,长径/短径≤2。边界清晰,见包膜样回声。髓质及淋巴结门回声消失,淋巴结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见细小簇状钙化灶;B.CDFI显示:淋巴结血流丰富,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淋巴结转移癌:不规则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形态失常,短径增大,长径/短径≤2,边界不清楚,未见包膜样回声,髓质及淋巴结门回声消失,淋巴结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B.CDFI显示:淋巴结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

淋巴结转移癌:融合型

A.灰阶显示:淋巴结互相融合为哑铃形,短径增大,长径/短径≤2。大部分区域边界清晰,见包膜样回声;少部分区域边界不清。髓质及淋巴结门回声消失,淋巴结皮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

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

(1)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多为II-III级。

(2)肿块内部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3)动脉频谱参数:部分乳腺癌肿块能检出高速高阻型动脉频谱,但良、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现象。动脉频谱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存在争议。有认为,阻力指数RI0.70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峰值流速PSV20cm/s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也有认为,RI和PSV并非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

乳腺癌CDFI所见:

A.血流信号II级,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B.血流信号III级,血管走形不规则,粗细不一。

乳腺癌PW所见

A.高速高阻型频谱,PSV:81.7cm/s,RI:0.91;

B.低速低阻型频谱,PSV:9.9cm/s,RI:0.68。

乳腺纤维腺瘤PW所见:

A.高速高阻型频谱,PSV:51.9cm/s,RI:0.73;

B.低速低阻型频谱,PSV:6.2cm/s,RI:0.67。

CDFI血流信号分级按国际上认可的Adler半定量法分级:0级:无血流信号;I级: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II级:一个断面上1-2条血管,其长度小于病灶的半径;III级:3条以上血管或弥漫性网状血流。

尘小七

小七实盘笔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