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实用医技杂志,作者为*妍璇,谢建英,*亚容,仅供学术交流,不用于商业目的。
前言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现今世界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为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必须掌握ICD-10中肿瘤编码的分类原则,避免编码错误。
一、ICD-10中恶性肿瘤分类轴心
ICD-10中恶性肿瘤分类轴心主要为解剖部位和组织类。如胃恶性肿瘤(C16)又分为贲门(C16.0)、胃底(C16.1)、胃体(C16.2)、胃窦(C16.3)等;膀胱恶性肿瘤(C67)又分为膀胱三角区(C67.0)、膀胱顶(C67.1)、膀胱侧壁(C67.2)、膀胱前壁(C67.3)、膀胱后壁(C67.4)、膀胱颈(C67.5)等。肝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等恶性肿瘤则不按部位分类,亚目分类按其组织类型。但医生书写出院诊断却不注明肿瘤具体部位。如胃腺癌(C16.9M/3),膀胱癌(C67.9M/3)。这就要求编码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病历,尤其是手术记录,病理及各类检查报告,明确肿瘤发生的具体部位和组织类型,给出正确编码,而不是笼统地归类于(.9)。
二、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
原发肿瘤伴转移首次就医选择原发肿瘤为主要编码。如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其主要诊断为乳腺癌(C50.-)。
原发肿瘤伴转移为再次就医则要分清本次住院目的,选择主要诊治的肿瘤为主要编码。如肺癌伴脑转移,本次就诊脑科手术治疗脑转移瘤,选脑转移瘤为主要编码(C78.8);若本次就诊胸科手术治疗肺癌,应选肺癌为主要诊断,归类于(C34.-)。
原发肿瘤已切除或未提及,以确诊的继发肿瘤住院治疗,选继发肿瘤为主要诊断,如食管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编码(C77.0),食管癌术后为附加编码(Z85.)。
肿瘤已切除,以维持性化疗就医,选化疗(Z51.2);或主要目的为术后复查,则选术后复查为主要编码(Z);若同时发现继发肿瘤,如肝癌术后化疗并脑转移,选脑转移为主要诊断(C79.3)化疗为附加诊断(Z51.2);若以其他并发症就医,如肝癌术后化疗,以骨髓抑制住院治疗,要选骨髓抑制为主要诊断(D75.8);医院手术治疗,首次住本院化疗,应选肿瘤为主要编码,如胃癌术后化疗首次住院(C16.9);化疗或放疗的病人在治疗期间若死亡应选恶性肿瘤为主要编码。
三、肿瘤交搭跨越的编码
肿瘤的交搭跨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类目相同,肿瘤部位交搭跨越一个器官,分类于该类目.8中,如全胃癌(C16.8)。另一类是类目不同的肿瘤部位交搭跨越,按归属系统分类,如左肾(C67)输尿管(C67.)膀胱(C67)恶性肿瘤编码到泌尿系统交搭跨越恶性肿瘤(C59.8)。
四、肿瘤特发部位或组织类型的编码
某些恶性肿瘤总是特发于某个部位或组织。如胃恶性淋巴瘤应编码于(C81.0),而不能归类于胃恶性肿瘤(C16.9);如肝细胞癌(M/3)总原发于肝脏;而基底细胞癌(M/3),恶性黑色素瘤(M/3)多发于皮肤,编码应归类于皮肤的恶性肿瘤,不能按具体部位编码[1]。
五、独立的多个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的编码
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这些部位不是同一器官系统,也没指出哪一个是原发或继发,肿瘤的形态学类型不同,如原发性肝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应编码(C97),具体情况作为附加编码。但如果肝癌已手术治疗,本次是治疗乳腺癌,则主要诊断是乳腺癌(C50.-),附加编码(C97)[2]。
总之,要提高恶性肿瘤的编码准确性,不仅要求临床医生认真规范地填写出院诊断,了解ICD-10的要关分类标准,给出完整准确的临床诊断;更要求编码人员要熟悉ICD-10的编码原则,认真仔细查阅病历,同时还要有解剖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以及临床医学、肿瘤学等知识,力求准确地做好每一份恶性肿瘤病案的ICD-10编码。
本文作者:*妍璇,谢建英,*亚容
隆重推荐一下被用户评价为"最好用的DRG工具”的DRG入组帮手小程序。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