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由于PD-L1(programmeddeathligand-1)受体的发现,免疫学的基础研究者及临床医生对肿瘤免疫逃避机制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进而研制出针对PD-1(programmeddeath-1)与PD-L1以改变肿瘤细胞免疫耐受为目的的新型的抗肿瘤治疗的方法,肿瘤治疗也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在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肺癌等肿瘤治疗方面在单药或与化疗、放疗、血管抑制剂等的联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这些药物的出现也相应带来了新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该文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1作用机制的相关问题此类药物以阻断T细胞表面PD-1与肿瘤细胞分泌的配体结合,进而活化免疫耐受的T细胞成为杀伤性T细胞(CTL,CytotoxicTcells),进而完成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属于免疫治疗的范畴。有很多人认为西医学的免疫治疗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是相类似的。《*帝内经》中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现代哲学中讲的“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是一致的。而人体的免疫系统确实是人体内的“正气”,免疫活化(阳)与免疫耐受(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则人体就会处于一种健康状态,而人体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网状系统,如果在某一点上失去了平衡,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紊乱。肿瘤的免疫耐受绝非单纯PD-1/PD-L1这一单一因素的问题,现有的所了解到的导致肿瘤细胞免疫耐受机制涉及很多因素:如调节性T细胞(Treg,RegulatoryTcells)、髓源性T细胞、未成熟的单核巨噬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等细胞类型和一些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如IL-10、CTLA-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等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因此PD-1/PD-L1抑制剂的单个位点的纠正不能代表整个免疫系统,而且单个位点由免疫耐受变为免疫活化也会引起相应的失衡而导致其它系统的副作用。2疗效及疗效预测标记物问题此类药物的出现确实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又提供了一种方法,但是单药治疗除了在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高外,在其它实体瘤的治疗后的缓解率只有20%~30%,因此在与其它治疗手段联合,如化放疗、小分子抗血管药物等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疗效预测的标记物研究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方向。但是我们现在的研究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