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咖谈全程读懂病理报告单,预知癌症生 [复制链接]

1#

觅友们,回忆当初确诊肠癌的过程当中,是否经历过各种忐忑、恐惧,最终被一张病理报告单“判了刑”?其实这张报告单就是病理诊断的结果,其中的各项数据,与疾病的确诊和后续治疗息息相关,可谓是病理医生的“火眼金睛”。

第六期的“大咖谈全程,肠筑新希望”专家采访,我们请到了医院的病理科副主任医师*丹教授为大家解读大肠癌全程管理中病理诊断的相关问题。

专家

名片

*丹教授

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分会青年胃癌协作组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中青年委员

病理诊断是治疗之前必经之路

很多觅友会困惑:什么叫病理诊断?做了CT、磁共振、肠镜,那么多检查,是否还有必要再做病理诊断?

*丹教授解答道:“在临床上,通过影像学检查,比如CT、磁共振等,可以看到占位性的病变;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取得局部的肿瘤组织;接着对其进行“深加工”,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来明确肿瘤组织的性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病理诊断。

确诊了恶性肿瘤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不同的瘤种,其治疗方案也是不相同的。正是由于病理诊断在观察肿瘤组织形态过程中可以分辨出肿瘤组织的类型、良恶性性质等。病理诊断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关键,是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最基础的依据,同时也能帮助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病理诊断是明确诊断之前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病理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

病理诊断的结果当中,包含着很多信息,比如肿瘤的分期、肿瘤的生长情况、分化程度等等。

1.肿瘤TNM分期及分级,是公认判断肿瘤预后的一个评价标准。根据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远处转移等这些情况来进行一个分期和分级,期数、级别越低,预后越好;

2.肿瘤组织有无出现神经、脉管的侵犯,也是评价预后的一种新指标。简单而言即是有累及神经、血管的肿瘤,预后相对较差;

3.肿瘤周围是否出现“出芽”,也就是说分化比较好的肿瘤周围,出现了分化比较差的肿瘤,这种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比较大;

4.肿瘤组织分子分型的检测,同样可以判断预后。比如,肠癌微乳头亚型,这种亚型的肠癌患者,较其他亚型的肠癌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更高。

这些信息,都可成为主治医生判断预后的依据。

病理诊断指导着后续的治疗方案

病理诊断的结果可以帮助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那么这点体现在哪里呢?

*丹教授:“举个例子来说,有些患者进行病理诊断的肿瘤分子分型检测(也就是免疫组化)后,医生还会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检测结果可以帮助筛查出不同类型的肠癌。

正如肠癌中存在一种十分特殊的亚型,有着MMR(错配修复)或MSI(微卫星不稳定)。

简单解释一下MMR和MSI:

MSI(微卫星不稳定)是指在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微卫星序列长度改变的现象,常由错配修复(MMR)功能缺陷引起。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当DNA复制时固定的序列长短发生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的优势是可以直接鉴定出导致MSI发生的MMR缺陷基因。它对化疗是不敏感的,但它对免疫治疗是敏感的。

如果是这类型的肠癌患者,则更需要积极地进行免疫治疗,化疗即是后续相对需要考虑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进行基因检测的目的,是为结直肠癌临床用药、疗效、预后与疾病监测等提供全面参考指标。

美国《NCCN指南》以及《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建议:在结直肠癌治疗前必须明确RAS基因状态,并且在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推荐进行KRAS,NRAS,BRAF基因的检测。

例如

在接受化疗联合靶向药mFOLFOX6+贝伐珠单抗的治疗组中,KRAS野生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要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

而对于RAS野生型右半结肠癌患者来说,应用贝伐珠单抗的OS(总生存期)比应用其他靶向药更长,也就是获益更佳。

总之,病理诊断当中肠癌的分子分型的检测,配合基因检测,可以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化疗、是否需要应用新的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等、是否能从靶向药物当中获益等等,可见其重大意义了。

不论预后好坏,都要积极治疗

在抗癌圈里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判断为预后较好的觅友们,有一些掉以轻心;而判断为预后较差的觅友们,则过于焦虑、恐惧。这两种情况,对于疾病的发展和控制都是有害而无利的,尽管有很多手段能够帮助判断预后,但术后的规范治疗也能使病情得到改善。

*丹教授提醒道:“对于早期或预后比较好的患者,只要在术后积极做好定期的复查,绝大多数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康复效果,不会过多影响生存质量;

特别是有家族史的这类患者,从腺瘤进展到肠癌需要5-10年的时间,那么只要在这5-10年间能够进行早期的体检筛查,在早期处理病变,可以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面对,不能过于放松警惕。

而对于预后比较差的患者,也不用特别焦虑。因为肠癌目前有许多的治疗手段,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随着治疗水平、技术手段的进步,一些转移灶都是可以进行治疗的,例如一些发生了肝、肺转移的患者,如果病灶处于可切除范围内,进行肿瘤切除术后,依然能够保证较高的生存质量与较长的生存期。

总而言之,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期间配合医生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赢来一个良好的预后。”

图片来源:图虫网正版图库

编后语:

看到这里,觅友们对于病理诊断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在这里,*丹教授也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给各位觅友打打气!

在这个精准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更美好的治疗期望。

希望大家在经过惊恐、悲伤、抑郁的心路历程之后,依然能拥有希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肿瘤是上天给大家的一个考验,我们医生和患者都要团结在一起,共同度过难关。

病理诊断是我们病理医生的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肿瘤的实质,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让我们大家共同配合、一致对抗肿瘤!觅友们,加油哟~

——*丹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感谢您阅读到此,如果觉得对您有用,记得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同时欢迎大家在文章底部留言,互助君与您一起解锁更多抗癌资讯。

往期

精彩推荐

(直接点击下方题目即可查看)

大咖谈全程

邱红教授谈肠癌放疗,带你读懂这个不可忽视的肿瘤“杀手”

诊断的“金标准”

学会读懂隐藏在病理报告中的秘密

大咖谈全程

陈小兵教授谈肠癌治疗全程管理,药尽其用

责任编辑:肠癌互助君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陪伴·互助·健康加入觅健肠Ca病友互助群一同携手抗癌????专业知识病友交流加入觅健肠Ca病友互助群扫码入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