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昨晚做的一件事可能会引起癌症肥胖 [复制链接]

1#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这不是一个让你睡觉的节日,而是一个提醒你:健康睡眠的节日!

说到健康睡眠,我们很多人都不符合要求。国内某移动社交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少人已经熬夜成了习惯。

0点到1点期间:熬夜的最多,占比16%,

1点到2点期间:熬夜的占10.6%,

2点到3点期间:还没睡的有7.4%。

熬夜可真心不是什么好事,危害很大!

你熬的不是夜,是命!

19种“病”都与熬夜有关!

1、患癌风险高: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看来,长期熬夜是肿瘤高发的一个诱因。因为熬夜会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

2、肥胖:睡得少会产生过多的贪食素,从而刺激食欲,因此比起睡眠充足的同龄人来说更容易肥胖。

3、阿尔茨海默病: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可能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或者多发性硬化症等。

4、伤害记忆力:熬夜可能对大脑造成了长久的损伤。大脑神经元是不可分裂增殖的,死一个就少了一个。美国纽约大学华人学者甘文标教授还说,像学生牺牲睡眠来学习,那是不行的,因为大脑神经元不会有新的突触形成,你根本记不住。

5、免疫力下降:长期熬夜更可怕的危害是身体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失调表现在肾脏上就会产生肾炎,表现在皮肤上则是红斑狼疮,表现在关节上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同时,身体的免疫能力降低,使人体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都会找上门来。

6、诱发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石凤英介绍,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患病诱因,如果遇到熬夜等合适条件,就像种子在遇到适当的环境时一样,很快会生根发芽。

7、导致高血压甚至猝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建东介绍,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这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8、引发神经衰弱头痛失眠:人的交感神经应该是夜间休息、白天兴奋,这样才能支持人一天的工作,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却是在夜晚兴奋,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经就难以充分兴奋了,会使人没有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健忘以及头晕、头痛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9、肠胃不好:熬夜时很多人会吃夜宵,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且晚上胃肠道得不到休息,功能紊乱,便秘等问题就来了。

10、伤肾:足够的睡眠人才有精气,熬夜就会损伤肾精。

11、骨质疏松:长期熬夜、失眠会导致骨沉积和骨吸收明显失衡,使骨质流失。

12、卵巢早衰:人体所需的各种激素在夜间分泌最为旺盛,经常熬夜就会导致体内激素环境发生变化。一旦雌激素长期分泌不足,会造成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持续性闭经、子宫萎缩、骨质疏松等。

13、伤害眼睛:熬夜对眼睛的伤害可不只是出现“熊猫眼”那么简单。除了疼痛、干涩等问题,还会导致暂时性视力下降。长期如此还可能诱发中心性视网膜炎,导致视力骤降。

14、听力下降:经常熬夜,长期情绪紧张,要小心低频听力下降。如果频繁发作,听力可能逐渐受到永久损害。

15、皱纹变多:长期缺觉真的会让人容貌变丑,它会妨碍胶原蛋白(一种保持你的肌肤健康的关键营养)的产生。英国伦敦睡眠学校一项研究显示,在31个小时的缺觉之后,人的皮肤变得松弛下垂,也长出了更多的皱纹。

16、脾气变坏:长期熬夜还可能改变人的性格,使人变得暴躁易怒,自我控制力变差,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容易不理智。

17、车祸风险高:事实上,睡眠不足的人开车,就如同酒驾一样的危险,但却常常被忽略。

18、影响性趣:当人体出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时,雄性荷尔蒙含量就会降低,这也可能会降低性欲。

19、减弱疫苗效果:施打流感疫苗,实质保护力强弱与睡眠相关。

记住!23点是晚睡极限!

晚上一定要在22:00时左右就准备睡觉,子时之前(23时之前)最好入睡,因为这段时间的睡眠效率远远超过其他时间段。

中医认为,子时就是北京时间23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正是肝经当令的时候。如果不睡觉,当然就会伤到肝了,因为肝藏血,主谋略,也是个解*排*的重要器官,这个时间你不让它睡觉,结果只有一个,受伤了,肝经不通了,排*不完全了等等。

同理,丑时是北京时间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间是胆经当令的时候,肝经与胆经相表里,肝排出来的*素,都是通过胆经疏泄出去,这个时间不睡觉,就会使胆经淤阻,胆主决断,老是做不了主,它也一定会郁闷,长时间就伤及肝了。

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表示,只要一周两次以上熬夜,临床上就属于睡眠剥夺,会导致头晕头疼,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问题。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

所以熬夜一周别超两次!

正因为如此,像医院安排医生值夜班,一般控制在一周两次。

非要熬夜这样做

防困

少吃米面多吃鱼

如果准备熬夜的话,在晚餐时,最好少吃米饭和面食,多吃鱼肉类、蔬菜,高蛋白可有效补充体力消耗。

这种晚餐在经过大约3小时后会开始饥饿,在饥饿时可以多喝牛奶,或吃鸡蛋、杏仁、腰果、胡桃等,不但能充饥,还可以迅速恢复体能。

解乏

仰头漱口,做深呼吸

感到非常疲倦时可用橘子皮泡水来漱口,使口腔感到清爽,自然会精神些。漱口时,最好仰着头,这种喉咙和胸部往上翘的姿势,这样对于弯曲脊柱的修复是有益处的。

护眼

加个橙色水果餐

熬夜,每工作45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做做眼保健操。

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橙*色的蔬菜水果,如芒果、橙子、杏、胡萝卜等,因为维生素A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

护肤

晚上十点涂营养霜

如果有条件,22时~23时,一定要进行一次皮肤清洁和保养。用温和的洁面用品清洁后,涂抹一些保湿营养乳液。

这样,皮肤在下一个阶段虽然不能正常进入睡眠,却也能正常得到养分与水分的补充。

熬夜后这样补救

错过子觉,补午觉

医院中医科邱超平中医师表示,不要一熬完夜,就睡个天昏地暗。

过多的睡眠,会让气血流动变缓,代谢变慢,不利于胃肠蠕动,阻碍代谢废物排出,这就是熬夜后补觉仍觉得困倦的根源所在。

熬夜后洗个热水澡,适当地补充睡眠才是正道,尤其是午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错过了子时的觉,午觉就更应当睡好,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在小憩之后起床散散步,活动筋骨,更加有利于身体机能恢复。

熬夜后这样吃

很多人觉得熬夜伤身,该好好补一顿。这样非但补不进去,反而容易消化不良。

脾胃在夜间得不到好的休整,本身功能已有下降,再吃大鱼大肉,就会变成负担。

医院中医科邱超平中医师表示,正确做法是熬夜当晚及第二天要少吃,可清淡饮食,搭配一些水果,让疲劳不堪的脾胃得到休整。

补阴

吃多汁食物

从食物上面多补补,可尽量减缓身体的耗伤,特别建议多吃滋润的食物,如白菜、猪肉、豆制品等,少吃辣椒等辛辣食物,因为辛辣伤阴血,熬夜耗费的也是阴血为多。

降火

喝点薄荷枸杞茶

黑龙江中医院针灸四科主任医师郑祖艳表示,熬夜后上火是因耗阴所致,所以此时应该多喝滋阴清热的茶饮而不是清热解*的凉茶来败火。

可取薄荷叶少许,枸杞5、6粒,热水毫升冲服,可加少许冰糖调味。

滋阴

喝芡实参骨汤

熬夜耗伤阴血,熬夜后喝点西洋参芡实排骨汤可滋养生津,消除疲劳。

可取西洋参25克,芡实25克,淮山药25克,排骨克,姜2片,放入电砂煲中加入1升清水,煲2小时,再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恢复好气色:热敷脸蛋

前一晚熬夜会导致人体体温偏低、血流不顺畅,面部容易发*发白无血色。

可以在洗脸前先用毛巾热敷两分钟,帮助打开毛孔、去除脏污。热敷也能有效加快面部血液循环,改善惨白的气色。

赶走倦态:冷水洗脸

先用温水将脸洗干净,再用冷水来冲洗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洗净脸上的污垢,还能让你从熬夜的疲惫中迅速清醒。

清醒大脑:手指梳头

上班的间隙,可以花几分钟梳梳头,用双手手指由前额至后脑勺连贯梳理8~10次;再用双手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发热舒适;眼球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半分钟,这样做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头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大脑清醒。

腰颈不适:早起摩脚心

熬夜补觉起床前,躺在床上还可以用足跟交替蹬摩脚心一分钟,使脚心感到温热为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通经活络,当然也有利于缓解脖子和腰部的不适啦!

另外,还可以左右翻翻身,活动脊柱大关节和腰部肌肉。

链接:

公务员睡得最好,媒体人睡眠质量堪忧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只有睡好觉,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学习。一份由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年睡眠指数调查显示,十大职业中,睡眠指数得分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公务员、销售、金融从业者、蓝领、教师、广告/公关人、企业高管、医务人员、IT从业者、媒体人。各职业的睡眠指数得分年都有所上升,但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

根据调查,媒体人成为最爱犯困的人群,医务人员成为最爱失眠的职业。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最高的是医务人员,因为常要值夜班、倒班,过半的医生和护士常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从各职业的作息习惯来看,医务人员是“晨型人”,41.7%的医生和护士有早起的习惯;媒体人、IT从业者和广告人多属于“夜猫子”;教师、企业高管、工人、金融从业者和销售则属于晚睡早起型。从工作日起床和入睡的时间来看,媒体人起得最晚,蓝领工人起得最早。从工作日入睡时间来看,IT人睡得最晚,平均每晚23点10分左右入睡,老师睡得最早,平均22点50分入睡。

1/5的人是习惯性打鼾者,恶性打鼾成隐形杀手

睡眠障碍问题已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临床上看,“打呼噜”正成睡眠“大敌”。最近,医院呼吸科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医生崔小川就接诊了这样一名患者,因为打鼾险些出大事。李先生居住于无锡,在苏州工作,每日需驾车往返于两地。一直以来,李先生都被睡眠打鼾困扰,睡眠质量不高,近两年情况加重,常在驾驶途中嗜睡。不久前,他在苏州到无锡的高速路上因为嗜睡而导致车祸,好在车毁人未受伤。日前,医院呼吸睡眠障碍门诊,经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后,发现是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打鼾同时伴随了严重的缺氧,以致白天发生严重的嗜睡。

统计资料显示,人群中约1/5的人是习惯性打鼾者。“很多人认为打鼾代表睡得香,殊不知打鼾是睡眠呼吸障碍症状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崔小川说,打鼾患者大多张口呼吸,会在睡眠中出现憋气甚至呼吸短暂停止等。轻者可造成患者精神不集中、疲倦乏力、注意力及记忆力明显下降等。如果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即被认为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要是呼吸暂停频繁发生,可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肺水肿、呼吸衰竭,甚至猝死。

谨防小孩、老人睡眠呼吸暂停

崔小川表示,在生活中偶然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个素来健康的朋友在睡眠中莫名其妙地死去;医生也常会感叹为什么一段时间住院病人总是夜间会病情突然变化,甚至意外身亡;活泼可爱的小宝宝在睡梦中静静地离世,伤心的母亲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奶头或手臂堵塞了婴儿的呼吸道使之窒息丧生。殊不知这些意外死亡很可能与睡眠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有关,那就是频繁的夜间睡眠呼吸停止。

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6.3%,其中睡眠频繁鼾症的发生率为5%,约有40%因打鼾就诊的儿童可能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儿童相比,老年人的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更常见。崔小川介绍,睡眠呼吸障碍的典型表现包括:在睡眠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打鼾、呼吸困难,如鼻翼翕动、肋间和胸骨上凹陷、张口呼吸、晨起头痛、口干舌燥等;常呈俯卧位睡姿,膝部屈曲至胸部,颈部过度伸展,头转向一侧;吸气时胸腹矛盾运动,夜间出汗,出汗仅局限于颈背部;夜间不愿盖被,呼吸停止、继而喘息;白天乏力、易打瞌睡。“家中老人、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诊。”

来源:江南晚报、健康时报(jksb)

责编:文雪

来源:江南晚报综合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