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大肠癌早期没有症状,却是最容易预 [复制链接]

1#
你知道吗?

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龄化的加剧,大肠癌(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持续上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约37.6万人被确诊,19万人死亡!平均每天约人被确诊!早期诊断比例不足10%。但是,它又是最容易预防的。

大肠癌的发生会经历5-10年

身体给了我们足够时间去提早发现

引起大肠癌的准确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绝大多数大肠癌最早只是一个小小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息肉是一种瘤状的组织增生,有很多种,有的不会发展为癌症(可以统称为良性息肉),有的可以发展成癌症(可以统称为癌前息肉)。

从癌前息肉开始,经历一些基因突变,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再发展到癌症往往需要数年乃至十年的时间。有家族史的病人发展会快一些。从早期癌症发展到晚期又需要一段时间,其进展速度往往取决于癌症的恶性度。

在50岁以上的人群里,大约15%的女性和25%的男性都有这种癌前息肉。筛查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癌前病变和比较小的早期癌症,及时干预。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肠癌的治愈效果很好。

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这些人尤其要注意定期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不能仅当痔疮治疗,直肠癌患者80%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痔疮或漏诊;

●3.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4.腹泻持续超过三个月者;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有慢性阑尾炎或已切除阑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胆囊切除术后;

●7.贫血、男性贫血,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发现腹部肿块者。

●9.嗜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

便血是痔疮和直肠癌的共同症状

大肠癌常常“伪装”成痔疮

便血是痔疮和早期直肠癌的共同症状,多数患者是在“痔疮”反复治疗后不见好转才引起警惕的;部分患者由于时间拖得久出现贫血、身体消瘦等症状,此时直肠癌往往已是中晚期。

其实,痔疮和直肠癌的便血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一、便血颜色

痔疮患者的便血颜色较红,随大便排出时滴出,排便后出血随之停止;而直肠癌患者的血液和大便是混在一起的,便血还可能带有黏液和脓液。

二、排便习惯

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排便困难,而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刺激,容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

三、大便性状

痔疮患者的大便性状一般变化不大,而直肠癌患者常出现排稀烂便。

预防大肠癌

做好五件事

1、注意健康饮食

许多的研究显示,摄取过多的动物内脏或者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机会,而且摄取红肉比摄取白肉(鸡肉、鱼肉)还多的人,患病机会更加大。因此应减少进食高脂肪食物及多进食高纤维食物(纤维是指水果、蔬菜、五穀类及豆类那些不能消化的部份)。

纤维可以吸收肠内水份从而粪便体积增大,这样可以刺激肠内壁的蠕动,可以缩短肠内致癌物质的停留的时间,使人患大肠癌的机会减少。所以,每天应摄取5份以上的蔬果。

2、维持理想的体重

食物上尽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运动,把体重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指标。

3、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保持健康的排便习惯,可以缩短致癌物质在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可是减少人们患大肠癌的机会。每次如厕后也应注意粪便的颜色与性状有没有异常。

4、规律运动

经很多研究证实,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减低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原理可能是:人们的适量运动可以有助加速大肠的蠕动,以此减少致癌物与大肠内膜接触的机会,大大降低患大肠癌的几率。

5、定期做筛查

因为大肠癌形成的时间会很长,所以如果能在早期检查出肠内存在息肉,就可以在息肉未变成肿瘤之前切除,因此定期身体检查可预防肠癌的形成。40岁以上、无症状者,建议每2年做结肠镜检查;如果有息肉、有大肠癌家族史、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大肠息肉、幼年型息肉症、遗传性非息肉症大肠直肠癌等高危险人群,建议每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

害怕做肠镜?

别怕!无痛肠镜睡一觉就搞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已接受普通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中,约半数人不愿再接受检查,30%以上的人对此有恐惧心理,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检查而耽误诊断和治疗,造成终身遗憾。其实,随着科学、经济的进步,无痛肠镜检查可以带给人们更为舒适化的内镜检查。

无痛肠镜检查,即由麻醉师在患者静脉里注射一种短效镇静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睡眠中接受检查的方式。当检查或治疗结束,患者没有一点感觉,一般只需十几分钟即可苏醒。无痛肠镜检查不会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其他不适疼痛的感觉,也减少了因痛苦不断躁动而引起的机械损伤。医生也能更仔细、清楚观察消化道粘膜的病变,极大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消化道早期癌的发现率。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