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作者:李艳春陈忠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99(41):-.
摘要
血液恶性肿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修饰背景非常复杂。通过对血液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正确构建血液恶性肿瘤基因检测体系,实现更为精准的分型和预后分析,为血液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血液恶性肿瘤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和淋巴组织的肿瘤,应用基因检测体系进行疾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一直处于血液肿瘤研究的前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尤其是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广泛应用,选择与疾病诊断和(或)分类相关的检测指标,选择与治疗和(或)预后相关的检测指标(围绕疾病预后的危险分层评估、治疗中药物敏感性和靶向用药的评估以及治疗以后微小残留病灶的评估),已成为构建血液恶性肿瘤基因检测体系的原则。以下以淋系和髓系血液恶性肿瘤为例来阐述构建基因检测体系的思路及重要性。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关于ALL危险分层评估(预后评估)相关的分子检测:
年更新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分为9个遗传学亚型(表1),而每一个亚型都有其相对特异的临床与预后特征,与这些亚型相对应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即成为评估ALL预后风险的必要检测指标。其中,除了Ph-like(Ph样)ALL之外,其他亚型的检测相对简单[1]。通过对B-ALL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年由两组研究者率先分别提出了Ph样ALL的概念。Ph样ALL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为一系列与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分子异常,也常伴有与淋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的异常,包括JAK激酶通路相关基因、ABL同源激酶基因和IKZF1等B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异常。Ph样ALL基因表达模式与Ph阳性的ALL相似,临床上同属于高危预后组,但这类患者常被错划分到较低的危险组,所以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3]。由于Ph样ALL涉及的基因异常众多,需检测的分子靶标众多,临床上常需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PCR、靶向基因测序等技术来综合检测Ph样ALL中常见的基因易位和突变(表2)。
表1
年更新版WHO分类B-ALL遗传学亚型
表2
Ph样ALL中常见的基因异常及相应的检测技术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