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吞咽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1#
?头颈部恶性肿瘤本身或治疗后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而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50%~60%。主要表现为食物下咽困难、进食后呛咳、食物在口咽部潴留,鼻腔反流或误吸等症状。主要原因有:①肿瘤本身会影响食物的输送;②手术切除不可避免地改变原有解剖结构影响神经及肌肉运动;③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咽缩肌的正常功能明显受限,吞咽功能下降。尤其是在放射治疗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会随着咽缩肌接受放射治疗的剂量增加而增加。但目前国内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估流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准确评估对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尤为重要。

客观评估

1.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swallowingstudy,VFSS)最早由Langemore教授在1975年将改良后的钡餐胃肠透视检查应用于吞咽障碍评估中,随后吞咽造影检查逐渐成为诊断“吞咽障碍”的首选检查方法。VFSS能观察到吞咽问题发生的部位,也能观察到如滞留、误吸、咽缩无力等症状,但其不能对发生的症状进行量化分析,检查过程中所录制的视频有大量的信息都无法被利用,所以许多研究者推荐使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进行吞咽评估。

2.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iberopticendoscopicexaminationofswallowing,FEES)利用纤维喉镜由鼻腔进入后,将镜头置于口咽部,通过直视下观察患者进食状态、非进食状态以及治疗后的反馈评估,FEES不仅能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还能发现咽喉部病变、声带固定、气管狭窄等异常,特别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解剖结构异常所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为吞咽障碍的评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多伦多床旁吞咽筛选实验

多伦多床旁吞咽筛选实验(theTorontobed-sideswallowingscreeningtest,TOR-BSST)是由Martino等〔11〕研发以饮水试验为主的一种吞咽障碍筛查工具,其灵敏度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3.3%。TOR-BSST测试内容相对全面,包含Kidd饮水试验、咽部敏感性、舌的活动、饮水试验前后的嗓音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成本低廉的吞咽障碍筛查方法。

4.容积-黏度测试

容积-黏度测试(thevolume-viscosityswallowtest,V-VS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在血氧监测的前提下,给患者进食不同容量、不同黏度的食物,若患者出现声音变化、咳嗽或者血氧饱和度降低≥3%,则提示食物可能进入了气道。V-VST可以准确识别吞咽功能的安全性是否受损。

5.氧饱和度监测

此方法多应用于吞咽过程中,被认为是一种无创的、简便的、花费低廉的筛查误吸一种方法。脉搏血氧仪是一种无创的测量外周毛细血管氧饱和度的仪器。误吸可导致支气管收缩,或引起呼吸道阻塞,从而导致肺通气、灌注不足,血氧饱和度降低。临床上已将血氧饱和度监测运用到多种吞咽筛查方法中去,如前文提到的V-VST要求血氧饱和度≥3%,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误吸。

6.洼田饮水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是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在年设计提出的,要求在测试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尽可能一次性饮完30mL温开水,观察在饮水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呛咳,以及饮水的次数。根据饮水次数、以及是否出现声嘶和呛咳来进行分级。吞咽障碍判断共分为5级:Ⅰ级,一次性喝完30mL温水,无呛咳、声嘶;Ⅱ级,需要2次及2次以上才能将30mL温水喝完,但无呛咳、无声嘶;Ⅲ级,一次性喝完30mL温水,但出现声嘶或呛咳;Ⅳ级,吞咽次数达到2次或2次以上,并且出现呛咳或声嘶;Ⅴ级,吞咽过程中不断呛咳,很难将30mL温开水喝完。Ⅰ级为饮水试验阴性,Ⅱ~Ⅴ级为饮水试验阳性,Ⅱ级为可疑吞咽障碍,Ⅲ~Ⅴ级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7.三盎司饮水试验

三盎司饮水试验(3ozWaterSwallowTest)由DePippo等研发出,用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误吸的一种较为敏感的筛查工具。测试过程中要求测试者自主、不间断的饮用一杯3盎司(约90mL)的温水。在未饮用完90mL就自行停止,或在饮水期间或饮用完90mL温水后1min内出现咳嗽、窒息或表现出“湿声”的测试者被认定为不合格。

主观评估

1.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

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ndersonDys-phagiaInventory,MDADI)是由Chen等〔20〕在2001年编制,为明确吞咽功能障碍对于头颈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邹敏等()已对其翻译,并对中文版的MDADI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认为中文版的MDADI可作为评估国内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工具。MDADI为自评量表,包含了情感、功能、生理、总体情况4个维度共20个条目。情感维度包含6个条目,功能维度包含5个条目,生理维度包含8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依次为1~5分。总体维度单独计分,其余4个维度条目得分相加求其平均值再乘20为总分,得分范围在0~分,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好。

2.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

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ingassessmenttool,EAT-10)最早是由Belafsky等在年提出的床旁吞咽功能评估量表。EAT-10量表是一个关于吞咽障碍的主观评估工具,临床医生可运用此量表记录患者对自我吞咽困难程度的认识、监测吞咽障碍的患者对于各种治疗的反应。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没有”“轻度”“中度”“重度”“严重”依次计为0~4分。临床医生将得分结果直接相加得出总分,得分越高者吞咽困难的程度越重,如果EAT-10评分量表中每一项都超过3分,将建议患者做其他更为详细的吞咽功能检查和治疗。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已被大量实验证实,适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吞咽障碍评估中。

3.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

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oflife,SWAL-QOL)是由McHorney等在2000年修订,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生活质量评估的量表。其适用于包括鼻咽癌、舌癌在内的各种原因所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谭嘉升等将SWAL-QOL翻译成中文,并且利用脑卒中、头颈部肿瘤等研究对象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得到了中文版的SWAL-QOL量表。中文版的SWAL-QOL包含了11个维度共44个条目。其中,与吞咽相关的维度共8个(25个条目),包含了心理负担、进食时间、食欲、食物选择、进食恐惧、语言交流、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中文版的SWAL-QOL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一个评估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相关的生命质量的特异性量表。

小结

当然,许多研究还运用了其他主、客观评估工具,但是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所设计和使用的吞咽评估工具还较少,多是在原有评估工具的基础上通过信效度检验,再运用至头颈部肿瘤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估。现有吞咽障碍研究中,在评估工具的选择上相对杂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同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由于选择不同评估工具,导致了结果不一致。因此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吞咽功能评估流程和分级制度。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反映吞咽障碍的评估工具,因此在临床治疗吞咽障碍的患者时,需要综合运用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期待更为规范、更加完善的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