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 [复制链接]

1#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0708/4206077.html

1.心理反应(1)怀疑:由于肿瘤治疗相关信息的纷繁复杂,患者难以判断其中的优劣对错,因此往往会怀疑自己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治疗方式。(2)自卑:恶性肿瘤所伴随的疾病耻辱感,会让患者刻意回避自己的疾病,不愿意暴露患病信息不愿同亲近的人讨论疾病的诊疗情况。同时,疾病导致的样貌变化,如体重减轻、面色改变等,患者会觉得丧失了自我。(3)疑病:患者容易对自己身体出现的不适或变化猜忌,担心某一征兆或某一异常的检查结果是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的标志。2.精神问题(1)抑郁:在肿瘤患者中抑郁情绪非常普遍,既可能是对恶性肿瘤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是肿瘤的躯体结果或肿瘤治疗的影响。抑郁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恶性肿瘤带来的心理应激;②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③肿瘤伴发的神经或躯体问题;④患者既往有情感障碍病史。抑郁情绪的存在会干扰患者对肿瘤治疗的配合,更难忍受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2)志气缺失综合征(demoralization):主要特征包括存在的绝望、无助感、无望感、丧失生命意义与目的。相对于抑郁,志气缺失更是一种心理痛苦,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3)自杀倾向:患者病情加重,身体功能下降,不能自我照顾,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时会使其产生无助感,导致患者绝望,甚至企图通过自杀解决痛苦。与自杀风险增加有关的因素可能有:男性、疾病进展快、预后不良、谵妄、疼痛控制效果不良、抑郁、精神疾病史、目前或既往存在药物或酒精滥用自杀未遂史、身体和情感耗竭、与社会隔离等。(4)谵妄:谵妄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精神问题,既可以是恶性肿瘤本身的结果,也可与治疗程密切相关。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谵妄的发病率为5%-30%,在疾病晚期更可以高达85%。恶性肿瘤的进展或者治疗期内,很多因素都是谵妄的高危因素,如原发性脑肿瘤或脑转移瘤,使用些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某些免疫制剂(干扰素、白介素等)、某些抗生素(喹诺酮类和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阿片类镇痛药物等。3.不同治疗方式相关的心理反应

(1)外科治疗相关的心理反应:为一种有创性的操作,手术的全部过程,包括术前的检查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等,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常见的是术前失眠、担忧手术的不良后果、对术前谈话中所涉及的可能的意外十分恐惧,不断寻求医师的保证。术后会因紧张而对疼痛难以耐受。如果手术涉及容貌的损害、暴露部位留下搬痕或者身体重要部位如乳腺的切除,患者会遗留长期的负性情绪。

(2)放射治疗相关的心理反应:放疗操作由于要求患者保持固定姿势不动数分钟,每周数次,长达数周,这对于有幽闭恐怖症的患者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患者会克制不住地“想动一动”,又担心因为自己移动了位置造成“放疗打错了部位”,或者担心“机器会在放疗过程中掉落”。放疗还会引起严重的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3)化学治疗相关的心理反应:人们对化疗的担心由来已久,提起化疗总会联想起“脱发”“呕吐”或者“白细胞减低”。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过度担心会让患者很难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患者甚至在去化疗的路上就开始呕吐,还有的会在化疗过程中出现口干舌燥、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典型的急性焦虑发作的躯体症状。这会让医师误以为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化疗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情绪,出现由兴奋到低落的转换。(4)生物治疗相关的心理反应:生物治疗进展迅速,其中的新疗法或者新药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目前已知在免疫治疗中,某些常用药物如干扰素、白介素2等都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虚弱及疲劳感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在高剂量使用时还会造成患者出现思维混乱、时间感扭曲及幻视4.不同肿瘤相关的心理反应

(1)乳腺肿瘤:年轻乳腺肿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治疗对生育能力、自我形象产生不良影响,预防性对侧乳房切除术以及癌症给人际关系、家庭和事业带来的影响,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在乳腺肿瘤治疗中,某些化疗药物会引起脱发、卵巢功能丧失、过早绝经以及体重增加。抗雌激素治疗会引起失眠、潮热、易激惹和抑郁。担心自己失去了性的魅力,也会影响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与伴侣的关系。

(2)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由于前列腺癌在预后判断上的困难,患者常常产生不确定感,尤其是在进行可能造成如阳痿、尿失禁、肠道副作用的治疗选择时。研究显示,1/3的患者表现出严重的焦虑。而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不愿意接受精神科评估或者心理医师的帮助。在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通过睾丸切除术降低雄激素水平,会带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年纪较轻、要接受长期激素治疗或躯体疾病严重的患者,往往会有更为突出的精神痛苦。(3)胃肠道肿瘤:胃肠道肿瘤造瘘术后,不少患者会对自己的形象、性功能、疼痛及气味产生担忧,从而导致社交退缩。生存期越长的患者,抑郁发生的比例也越高。(4)头颈部肿瘤:头颈部肿瘤在有吸烟史和药物滥用史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加之肿瘤本身或者治疗措施造成的面部畸形、言语能力丧失、黏膜炎、疼痛、吞咽困难、口干、唾液黏稠甚至需要鼻饲喂养和气管切开等,使得这一患者群体的自杀风险上升。尤其在那些社会支持不良、离群索居的患者中,出现自杀倾向的风险更高。(5)肺部肿瘤:有研究提示,在确诊初期,会有2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抑郁症状。而确诊时自我报告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预测未来一年的抑郁状态和心理痛苦程度。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和抑郁症状十分常见。同时,与其他肿瘤类型相比,小细胞肺癌伴发副癌综合征的概率最高。以精神、认知和行为异常为表现的副癌综合征常常出现在恶性肿瘤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之前,易造成诊断的延误。zmb勇往直前

喜欢作品的请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