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秦大伯因吞咽困难、腹胀难受,到医院一查,已经是癌症晚期,当地医生说没有手术治疗的希望了。幸好儿子带他来医院,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综合治疗后,秦大伯从生死一线转危为安,并成功接受了手术,他的家人们说:“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啊!”
“陈医师,真的太感谢你了,我爸爸现在每天早上能吃一碗鸡蛋花,胃口还好,体重也在慢慢增加。”手术后第三周,秦大伯大儿医院胃肠外科陈剑副主任医师发来好消息。照片上的老人精神抖擞地坐着在沙发上,一点也看不出他术前骨瘦如柴、病若游丝的样子。
秦大伯是安徽人,今年上半年开始出现了胃纳差、吞咽困难、腹胀乏力等症状,人也一点点消瘦下去。秦大伯的大儿子在杭州工作,赶紧请假回家,医院检查,发现患了胃癌,并已经是晚期。
为了接受更好的治疗,秦大伯的大儿子于是把他带到杭州,并找医院胃肠外科。秦大伯入院时,极度消瘦,体质指数BMI只有17.9(正常男性在18.5~24),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只有61g/L(正常男性在g/L)。病理提示,胃体印戒细胞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癌!腹部CT提示胃体弥漫性病变,延伸至贲门,并且肿瘤突破胃表面侵犯肝脏。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肿瘤为局部晚期,是否手术治疗,根治手术或者扩大根治手术是否对改善病人预后有利,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团队面前的问题。
经过胃癌诊治多学科团队专家讨论后决定给病人行腹腔镜探查,更为精准的明确分期和了解肿瘤转移情况,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考虑到老人在心理和生理一时难以承受接下来的一系列治疗,胃肠外科的医生和他的家人,尽可能地一点点让老人接受治疗的消息。
秦大伯在接受了腔镜探查发现,肿瘤确实突破浆膜生长侵犯肝脏左叶,并且肿瘤弥漫性生长至全胃进犯贲门,腹水中的也检测到了癌细胞。因此这个时候去做胃癌的扩大根治手术需要切除全胃,部分肝脏及下段食管,即使如此大的手术范围也不能保证获得R0(完全)切除。强行扩大手术对秦大伯弊多利少,甚至无益,所以在腹腔镜下对病人进行了腹腔灌洗化疗,用于控制杀灭腹腔内的播散的肿瘤细胞。
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医院多学科MDT讨论后决定,对秦大伯进行了3周期的全身系统性化疗和一次介入科主导下的经腹腔动脉的胃癌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期间配合中药及临床营养治疗。经过治疗后,秦大伯腹胀腹痛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在治疗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的体重有了小幅度回升,肿瘤标致物指标大幅度下降,其中CEA从治疗前的降至了治疗后的75,CA降至正常范围。
经过再次评估,胃肠外科手术团队认为病人肿瘤病情得到了缓解,化疗有效达到部分缓解标准。但是秦大伯的肿瘤负荷非常大,要依靠化疗达到完成控制肿瘤似乎有些勉为其难了。
医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胃肠肿瘤领域资深专家孙元水教授领衔展开全面评估后,决定行3D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顺利开展,做了根治性全胃切除,非离断式roux-y食管空肠重建,部分肝脏切除,腹壁结节活检和手术前后腹水的脱离细胞检查。报告显示腹水、腹壁结节等均无癌细胞。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胃癌占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占全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是一种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的胃癌可以通过消化内镜或者手术获得根治,目前认为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核心的多模个体化式治疗有可能使进展期的胃癌获得根治或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是,胃癌多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
晚期胃癌,主要指临床病理Ⅳ期的胃癌病例,尤指不可手术切除的胃癌。其特征为胃癌原发灶浸润至浆膜外或周围组织脏器,并发生腹主动脉旁、肝脏、腹膜等远处转移。无论从外科手术或肿瘤学观点,都难以施行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外科医师手术范围是受限的,手术范围越大,手术创伤越大,组织器官损伤越大并发症发生率就越高,患者术后恢复越慢;而肿瘤细胞跑出了手术刀范围之外,手术不能获得R0(R=Residul残留)切除即无肿瘤细胞残留的手术,那么手术的总体效果是不理想的。此类病人预后极差,通常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左右。既往的观点认为这部分患者已无法治愈,最佳治疗手段主要是姑息化疗和支持治疗。
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领域的开展以及转化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成功运用的启示,越来越多的晚期胃癌病人接受了转化治疗。
所谓转化治疗,对于初始不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术前治疗而让患者适合接受根治手术,即为转化治疗。其目的是通过缩小原发病灶和/或转移淋巴结,减少腹腔内侵犯及手术难度,提高R0切除率,控制微小转移病灶,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
来源:胃肠外科作者:陈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