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25/4316566.html第一章陈熠学术渊源与创新
附录:论调神解郁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论证调神解郁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基本法则。方法,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及运用调神解郁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来进行论证。结果,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关键在于“神不使”,恶性肿瘤的病机主要体现在“气机失畅”,调神解郁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结论,运用调神解郁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众多,而不少患者事先无所察觉,有的仅通过体检才能早期发现;有的则至症状暴发再作检查,得以确诊;有的甚至反复检查,一时还是难下定论,直到出现明显的体征再确诊时,却也已成定局,往往难以挽回。
现在有些专家认为,以上情况的出现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一般情况下,致癌因素作用30~40年,经过10年左右的癌前期恶变为原位癌,原位癌可历时3~5年,在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浸润癌,随着肿瘤的浸润、生长和转移,对人体器官及其功能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最终危及生命。恶性肿瘤虽然可危及生命,但并没有与良性疾病不同的特殊临床表现,特别在早期可以毫无症状,当然主要是指主观的觉察。陈熠从中医学的角度认为恶性肿瘤的这种发病理论与“神”的功能下降有直接关系。
1恶性肿瘤的发病关键在于“神不使”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有这么一段论述:“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针石是举例,包括汤药)。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帝问)何者?(岐伯言)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这段经典阐述使我们领悟到“神”对疾病的预后及转归起决定性的作用。故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有一段精辟的注释:“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故施治于外,则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药剂治其内而脏气不应,针艾治其外而经气不应,此其神气已去,而无可使矣。虽竭力治之,终成废墟已尔,是即所谓神不使也。”这里张景岳所举治病的“脏气”和“经气”都强调必须有“神使”才能发挥作用。
“神”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即“广义的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狭义的神通常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笔者认为还应当进一步补充一个概念,即神也是人体各种抗病的能力,使机体保持健康的总称。中医学中所谓“神”的概念,应该是生命的体现,健康的体现,良好精神状态的体现。
1.1“神不使”的原因恶性肿瘤在人体的发生和形成,关键是多种原因造成“神不使”而导致的结果。那么有哪些原因会造成“神不使”呢?从中医文献的记述来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与先天有关。如“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由于神来自父母之精,故神的功能与父母先天情况有关。
(2)与生活方式有关。“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3)与情绪有关。“心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灵枢?本神》)。
(4)与劳逸有关。“劳散精神,生长六疾”(《后汉书?刘谢列传》);“故神劳则*魄散,志意乱”(《灵枢?大惑论》)。
(5)与外邪侵犯人体有关。“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素问?生气通天论》)。
(6)与饮食有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素问?生气通天论》)。
(7)与人体气血、营卫、脏腑、阴阳等均有关,所以它们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神的功能。“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痹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八正神明论》)。如“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
1.2如何察“神”对于“神”的“使”与“不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古人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对当今判断恶性肿瘤预后和转归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如:
(1)察目。“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灵枢?大惑论》)。俗语也称望眼神,通过人的目光和眼球的活动情况等来观察“神”的盛衰。如“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素问?脉要精微论》)。
(2)察色。“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3)按脉。《灵枢?本神论》“脉舍神”说明中医按脉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此不再赘述,深研其理的目的,也是观察神的微细变化。但现在对这方面有所疏略,故应引起注意。
(4)听言语声调。如“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可见,通过言语声调可以观察神气的强弱。
(5)注意舌的活动。“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灵枢?忧恚无言》)。这与现代医学理论可谓惊人的不谋而合。现在知道,人脑部病变在舌上的反应非常灵敏、非常明显。
(6)察形体,知外表。“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这里的肥瘦和荣卫气血都是举例,一个是指形体的外表,一个是指形体的内在。说明不仅要通过察色、按脉来知道神在内部的变化,而且还要结合人体的外表变化来观察神的整体状况。
(7)察人体活动的强弱。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言:“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这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是一样的道理。特别还提到人体关节活动,“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九针十二原》)。就是说明人体活动状态也当列入观察“神”变化的内容之一。
以上仅是古人用主观感官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神的变化。现代则不然,还应当随着科技的发展,将现代医学的各种诊断手段吸收成为中医诊断神变化的一部分。这些手段和方法也是我们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神“使”与“不使”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中医必须研究和拓展的重要课题。
2恶性肿瘤病机主要体现在“气机失畅”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无一不在升降出入运动之中。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为此,古人通常把气机看成是人体保持健康的必要保证。因此朱丹溪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戴原礼在《金匮钩玄》中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故传化失常而郁病作矣。”因此,气机障碍可以说是所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而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郁滞。
对脏腑气机的顺畅,有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本该顺畅,没有异议,但是五脏有“藏而不泻”之说,因此认为既然要藏,就不存在通。实质上这个“藏”是相对“泻”而言的。“泻”是治疗不当引起的损伤,与“通”是两个概念。《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是指五脏藏精气宜充盈,不宜损伤。因此,不能把“泻”与“通”等同起来。实际上《内经》对此也有明确论述,如《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于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热论》“五脏不通则死矣”,说明五脏之要,也在于通。五脏的精气不仅需要充盈,更要通畅无滞。如肺主气机的宣散与肃降,宣降正常,则津气通畅,呼吸调匀。如失宣则可出现呼吸不利,胸闷咳喘。脾胃为四运之轴、升降之根,升降正常,则水谷精微得以上升,浊气糟粕得以下降;如果脾之升降失常,不仅水谷的运纳受障,五脏气机也受影响。肝胆有疏泄和降功能,如疏泄不足,生发之机被郁,即造成肝气郁结;如和降不足,升腾太过,也会造成肝气上亢,甚至血郁于上,使人薄厥,引起中风。心主血脉,全身的血都在脉中,依赖心气推动,濡养全身,如心气不足,势必出现气血瘀滞,气机不畅,与郁证有更直接关系。肾行摄纳气化之职。水液能在体内运行不息,除了心肺推动布散之外,还有赖肾的蒸腾气化,才能正常升降出入,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升降失司,就会造成水液停滞,气机失畅。由此可见人体气机的通畅与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有关系。
恶性肿瘤从“视之无形,尝之无味……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行”(《素问?八正神明论》),一直发展到郁而生积,气血津液失畅,乃至脏腑的功能失调,最后到“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因此说恶性肿瘤的主要病机是“气机失畅”。
3调神解郁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
陈熠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病部位开始可能是局部,但发展到最后可能影响全身,甚至危及生命,关键的问题是“神不使”。因此中医理论强调第一是预防,“良工治未病”;第二是诊治于初始状态,《素问?八正神明论》认为初始的致病因素是不可察觉的邪气,“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行”,故“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
当病已成势,恶性肿瘤形成,神虽有“不使”,但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对恶性肿瘤的发病已有所了解,如果医患配合得当,仍能转危为安,使神振奋,才能发挥抗癌作用。
治疗恶性肿瘤一味靠祛邪则使神更伤,往往肿瘤未灭而神先亡;若一味扶正,用各种补品,所谓提高免疫功能,结果往往造成气机壅滞,癌细胞得以疯长,对“神”来说可能稍有补益,但得不偿失,最后还是造成气机失畅,神不能使,对患者来说可能延长一些生命时间,最终还是病不能治。
有的不是根据患者的“神”情,而盲目乱用攻补,即一般所说的“有病乱投医”,结果使人六神无主,神不能与医配合,结果也是神失身亡。
如何才能使恶性肿瘤患者的“神不使”转化为“神使”呢?关键在于调神。如何调神?当医患配合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不但可能有明显的转机,而且还能健康长寿。
3.1避其*气要寒温适时,对一切外感之邪要及时预防回避,防止外邪入侵,“神者,正气也”(《灵枢?小针解》)。若进一步耗伤正气,也就是进一步“伤神”,这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素问?刺法论》告诫要“避其*气”。
3.2舒畅情志心情舒畅,对气血通畅、保养精神大有裨益,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3呼吸精气避开污浊,生活在空气良好的环境中,并适当做一些呼吸运动,即《素问?上古天真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3.4保精御神中医学认为,人应当顺应天地自然、一年四时的阴阳变化而养生,即讲究“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保养精气也是调神的一个重要方法。
3.5饮食调理通过食养食疗亦可养神。如果饮食不当则对肿瘤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本在五味……精神乃央”。另一方面用食养食疗来养神抗癌,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3.6血气养神因为“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气血之盛衰”,所以“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素问?八正神明论》)。
3.7调和阴阳因为阴阳者是“神明之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以正如《灵枢?根结》所云:“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8补虚泻实《灵枢?胀论》篇:“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说明补虚泻实是调神的重要方法,医生千万不可犯“虚虚实实”之误。
3.9疏通经气“神不足者……则以通其经,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这里也特别提醒用调补法的医生,不要一想到补神就一味进补,凡调气血、通经络也有补益神气的作用,这对于治疗气血壅滞的恶性肿瘤患者尤为重要。
当然,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进化,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病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作为调神解郁这一基本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充实。
(陈熠.论调神解郁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60-61.)
调神解郁宣畅气血
陈熠中医传承工作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