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就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6月至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96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
1)符合《现代肿瘤学》中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2)符合手术、化疗适应证,能够耐受手术和化疗;(3)依从性良好,能够配合治疗;(4)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2)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3)存在精神类疾病及意识障碍者;(4)存在营养风险,无法判定疗效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干预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38~76(58.42±6.95)岁;其中肝癌患者28例,胆囊癌患者11例,胰腺癌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38~77(58.50±6.96)岁;其中肝癌患者27例,胆囊癌患者11例,胰腺癌患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自化疗当日起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剂量为30ml·kg﹣1·d﹣1,同时联合口服乳清蛋白粉剂量为0.4g·kg﹣1·d﹣1,贯穿整个化疗期,其余能量补充则来自食物和静脉所给予的葡萄糖等液体供应。对照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则每日根据机体需求而满足热量供应,且热量供应主要来自自行进食及静脉应用的葡萄糖或果糖等。持续治疗1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评价指标
1.3.1营养状况的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水平,并称量患者体重(BW)。
1.3.2细胞免疫功能的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美国贝克曼库尔特MoFloXDP超速流式细胞分选系统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
1.3.3体液免疫功能的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美国BIO-RAD伯乐型全自动酶标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定
观察治疗1周后呕吐、感染、腹胀腹泻、肝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治疗后BW、PA、ALB、TF和TP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
2.2干预组和对照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治疗后CD3+、CD4+和CD4+/CD8+的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2.3干预组和对照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治疗后IgA、IgG和IgM的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2.4干预组和对照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率(30.61%vs51.06%)和腹胀腹泻率(71.43%vs91.49%)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3、讨论
3.1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由于肝胆胰恶性肿瘤对机体全身代谢及消化道本身功能产生影响,故半数以上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及术后化疗均使患者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造成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时丢失大幅度增加,从而使机体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不仅严重影响术后化疗的顺利开展,还明显增加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有效刺激胃肠道蠕动及胃肠激素分泌,明显改善胃肠道血液灌注,有效预防急性胃部黏膜的病理性变化,最大限度减轻胃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并进一步降低致病菌定植及细菌移位。本研究通过对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变化的情况发现,该组患者治疗后BW、PA、ALB、TF、TP水平均明显提高,这与李莹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可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升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
3.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对于降低感染发生率、维持机体免疫机能、加速患者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目的是使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蛋白质及热量得以补充,使负氮平衡显著降低,有效保证细胞正常代谢,全面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积极帮助机体生理及内脏器官结构的修复,能够及时补充机体中所需的各种营养。本研究发现,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治疗后CD3+、CD4+和CD4+/CD8+的水平均明显提高,与王萌和苍玉珍等的临床研究相符合,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调节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治疗后IgA、IgG和IgM的水平均明显提高,这与*毕林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积极改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
3.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临床研究显示,除了一些必要的对治疗之外,肠内营养支持也是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有效保证营养补给效率,优化补充途径,还可以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整体上改善肿瘤患者的术后化疗效果。康全力主要是根据肿瘤患者的机体代谢特征所开发和设计的一种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其具有高脂肪、高蛋白以及高热量的特征,同时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免疫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营养素的缺乏,还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刺激免疫细胞,积极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明显减轻过度的炎性反应以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感染和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与宋晋萍的临床研究相符合,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降低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加速患者康复。
原作者:吕佳,袁玲,卞丽娟,陈诗卉,冯雪林
原作者单位:南京大医院肿瘤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