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www.oudihuating.com/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乏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放化疗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所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迅速减少,其次是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减少。中医治疗多采用补气养血、补肾益精治法,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六味地*汤及归脾汤等。我们发现在化疗过程中辩证配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骨髓抑制反应,甚至可作为预防性应用。
02
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一般较骨髓抑制出现的更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泄,严重者可见到血性腹泻。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之法,方剂多用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汤、六君子汤等。还可以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等减轻胃肠反应。
03
脏器损害
很多化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性作用,其中以蒽环类尤为明显,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炙甘草汤等具有活血补心作用的方药,长期应用可改善症状。容易产生肾*性的药物有顺铂,大剂量氨甲喋呤等,在西医必要的水化碱化治疗外,中医可用健脾益肾利尿之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散等。我们发现在使用顺铂前三天开始服用中药,可明显减轻顺铂的肾*性,还可适量减少水化液体量,增强化疗疗效。肝脏损害是化疗患者经常出现的一个*副反应,也是影响患者是否可以坚持化疗的重要因素。除常规应用保肝药物外,中医可根据辩证使用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一贯煎、逍遥散等疏肝行气解郁方药,起到疏肝保肝的疗效。
癌痛
根据多年来在临床中对癌痛处理的经验总结,在传统止痛药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种辅助治疗措施。
1
癌痛的中药外治
止痛外用方是中西医结合科集几代人的努力研发而成,在临床实践中收到很好疗效。近年来,我们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治疗手段,先后引进了频谱治疗仪、微电脑多功能中药熏蒸机,它们不仅促进外敷中药的皮肤渗透,并具备脉冲、磁疗等功能,构成了以中药外渗为主的多功能理疗系统,提高了止痛外用方的疗效、扩大了适应症,并使癌痛得到了更为迅捷、全面的控制。
2
癌痛的针灸治疗
从中医学观点来看,针灸止痛大体通过三个途经:病因治疗、病机治疗和症状治疗。这三者常常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其中“通经络、调气血”是解除疼痛的关键一环。“不通则痛”,“通”即指气血运行流畅,无阻滞现象。当脉道不滑利、气血运行受阻时,针灸可以通调脉道,促进气血运行滑利。当气血瘀滞不行时,针灸可以活血化瘀,恢复气血运行。针灸可以通气血达到“通”的状态,改善致痛的病理条件,起到治痛的作用。针灸止痛作用迅速,疗效可靠,无依赖性、成瘾性及戒断性。另外,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有抗癌功效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
癌痛的激光治疗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是光疗疼痛类设备,因其具有复合波长、功率大、穿透深等优点,疗效均超过一般的激光治疗仪。通过照射,可以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痛阈,并使局部组织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促进脑啡肽物质释放,起到镇痛作用。
马雪医院(医院)传统医学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北医院针灸科主任胡慧教授。
擅长针药并用治疗肿瘤、淋巴结节、癌性疼痛、术后尿潴留、术后胃瘫、放化疗后副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神经*性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便秘、腹胀及小儿厌食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骨性关节病、颈腰椎病变、代谢综合征、失眠、腹型肥胖、月经不调、头晕头痛等。
门诊时间:周一、六下午(本部门诊四楼国医堂专家三诊室);其余时间在中医经典病房出诊
传统医学科
河北医院传统医学科是河北省首家以中医特色治疗肿瘤、老年病为主的中医经典病房,河北省中医肿瘤重点专科,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实践基地,中国中医肿瘤防治联盟成员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国医大师路志正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沧州分站。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定期莅临会诊指导查房。
本科室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运用全国名老中医各家经验,提出“和阴阳、重防变、怡情志、护脾胃、参中西、消癌瘤”的肿瘤治疗理念,坚持以“中医辨证、西医诊病、内调外治、中西汇通”的诊治方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针对内科常见疾病展开综合防治。
开设中医诊疗技术:中药内服、中药膏方、中药灌肠、中药熏洗、中药雾化、中药离子导入、针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热奄包、砭术疗法、烫熨疗法、中医药膳以及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项目。
诊疗范围: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癌前病变、癌性疼痛、癌因性疲乏、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等相关疾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痛风、骨质疏松等常见老年病及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