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小九的健康知识?
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咱们就能不见不散啦~
最近,张伯总感觉胃不舒服,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一个胃镜,突然发现胃里有个小东西。
医生告诉张伯:这很有可能是胃肠间质瘤。
听到“胃肠间质瘤”,张伯很是疑惑——
长瘤?是胃癌、肠癌吗?严重吗?
其实,有此疑惑的并不只有张伯一人,这些年来,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殊不知,它也是危害较大的肿瘤。
遗憾的是,胃肠间质瘤的相关报道并不多,大众对这一疾病知之甚少,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
今天,为了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正确认识胃肠间质瘤,小九请医院消化肿瘤内科行*副主任、GCP中心副主任李健做出详细解答。
它最爱“藏”在胃和小肠
又独立于胃癌、肠癌
提到胃肠间质瘤,许多人都会联想到高发病的胃癌和肠癌。其实,胃肠间质瘤虽然最常发生在胃、小肠,但是一种独立于胃癌、肠癌的肿瘤。
胃、小肠、大肠图源:全景
胃、小肠是胃肠间质瘤最爱“躲藏”的部位,胃部中的间质瘤高达50%~70%,小肠中的间质瘤占据20%~30%,除了这两个部位,间质瘤偶尔也见于腹膜、肠系膜。
发病率约为35%
凶险!早期症状比胃癌更不明显
至于其发病率,很难统计。曾经,有日本学者在例胃癌患者死亡尸体解剖中做胃的连续切片发现,在35位患者种存在间质瘤,为此,他认为,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约为35%。
其实,真正的胃肠间质瘤发病率并非这么低,但是因为受限于胃镜筛查的普及度,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缺乏统计。
不同人种、地域、饮食、,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都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也可以说,这个病目前还是“防不胜防”!
同时,与胃癌可能会胃痛、恶心、饱胀相比,胃肠间质瘤的早期症状更为隐匿,但越是如此越需要提防。
胃、小肠、大肠图源:全景
根据临床调查研究,胃肠间质瘤不长在胃中,很多时候无明显症状,只会在长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反应。
如果一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消化道出血并且找不到原因,就一定要警惕小肠间质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胃肠间质瘤一般看不到异常,也摸不到包块,由于不易被诊断发现,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
所以,正常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通过胃肠镜排查胃肠间质瘤。
另外,许多胃肠间质瘤不会往恶性方向发展,甚至会有不少人终生携带胃肠间质瘤。
良性、恶性?界定太难……
一些小病灶会发展成恶性
如何定义胃肠间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这一界定太难了。
胃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根据瘤体大小大致分为:
·超低危(瘤体小于2厘米);
·低危(瘤体介于2厘米—5厘米);
·中危(瘤体介于5厘米—10厘米);
·高危(瘤体大于10厘米);
其中,超低危、低危和中危患者预后较好,接受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和转移,而高危患者容易发生复发、转移。
但是,在许多胃里的间质瘤是良性的一辈子都不会发展,也有些小病灶会慢慢长大转化为恶性。
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B超检查
随着瘤体的增大,患者才会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和贫血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因此容易被忽视和漏诊。
为此,当遇到不同的间质瘤时期,我们都需要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