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ACR2022年会上公布的肿瘤学研发成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zherpaint.com/m/


  4月8日至13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美国新奥尔良以线下结合线上的方式召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癌症研究会议之一,AACR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医药公司、相关领域专家分享肿瘤学研发成果。今天小编将选取其中部分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信达生物

PD-L1/CD47双抗IBI的I期临试初步结果


  这项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IBI单药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分为剂量递增期和剂量扩展期。研究共入组58例既往经过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其中16例(27.6%)患者既往接受过PD-1/L1治疗。IBI单药治疗的Ia/Ib期研究仍在持续跟进更新中。


  研究结果显示:


  20例不同类型的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接受了有效剂量IBI(≥10mg/kg)并完成了至少一次肿瘤评估,其中4例受试者达到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ORR)为20%。9例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受试者接受了有效剂量IBI的治疗,其中3例受试者达到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O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88.9%。安全性方面,共有74.1%(43/58)的受试者发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大部分为1-2级,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为贫血、血小板减低和发热。总体耐受性良好,没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死亡事件发生。


  IBI是由信达生物制药自主开发的CD47/PD-L1双特异性抗体,可靶向肿瘤细胞表面CD47,阻断SIRPα/CD47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还能结合肿瘤细胞表面PD-L1,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肿瘤微环境对T细胞抑制,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IBI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定向识别,强化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在提升抗肿瘤的“协同效应”的同时,降低CD47治疗性抗体带来的毒副作用。目前,IBI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FDA的IND批准,正在全球积极开展临床研究。

康宁杰瑞

KN联合KN治疗HER2+实体瘤最新试验数据


  KN-是一项旨在评估KN联合KN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开放标签、多中心及无化疗的II期临床试验。


  研究结果显示:


  截至年8月10日,共24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后进展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实体瘤(乳腺癌或胃癌除外)患者入组,包括14例结肠直肠癌患者、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例胆囊癌患者、1例肾盂癌患者及1例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在20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55.0%(11/20,95%CI:31.5%~76.9%),疾病控制率DCR为85.0%(17/20,95%CI:62.1%~96.8%),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4.1%。其中11例可评估的结直肠癌患者中,ORR及DCR分别为45.5%(5/11,95%CI:16.7%~76.6%)及90.9%(10/11,95%CI:58.7%~99.8%)。所有24例患者中,83.3%(20/24)出现至少一次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其中16.7%(4/24)出现三级或以上TRAE,包括四起有关KN的事件及三起有关KN的事件。最常见(10%或以上)的TRAE为输液相关反应(29.2%)、腹泻(19.4%)、谷丙转氨酶升高(16.7%)、谷草转氨酶升高(16.7%)、呕吐(12.5%)及食欲减退(12.5%)。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KN是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全球性首创PD-L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可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定位及减少脱靶毒性。目前,KN在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已开展覆盖NSCLC、三阴性乳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肝细胞癌、PDAC、胸腺癌等10余种肿瘤的近20个不同阶段临床试验。康宁杰瑞计划于年上半年在中国提交KN首个上市申请。


  KN是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靶向HER2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伞式IND批准及FDA的IND批准,正在中美同步开展多项I/II期临床研究,在晚期HER2+乳腺癌及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中表现出良好的初步疗效。年8月23日,津曼特生物获得KN作为单药及联合KN在中国内地治疗乳腺癌及胃癌适应证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许可权,并成为KN在中国内地的上市许可持有人。

亘喜生物

双靶向同种异体CAR-T产品GC首次人体试验数据


  GC正在中国开展一项开放标签、非随机、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已入组4例r/rB-ALL患者,分别给予两种不同剂量水平和两种不同配方的治疗。所有患者此前均接受过深度的既往治疗,包括曾接受了自体或供者来源的靶向CD19或靶向CD19/CD22的CAR-T细胞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截至年1月28日,4例患者均接受了GC的单次输注治疗,有3例达到了微小残留病灶阴性的完全缓解/血细胞数量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1例在1个月时达到了部分缓解,随后在第39天接受了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性方面,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2级/3级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未出现4级/5级的CRS,同时未观察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依托其专有的TruUCAR平台创新型双靶向CAR结构设计,亘喜生物旨在开发出高质量的“即用型”同种异体CAR-T细胞疗法。以TruUCAR-TGC为例,其产品细胞上的CD19CAR能特异性靶向恶性肿瘤细胞,而CD7CAR则能抑制宿主抗移植物排斥反应。此外,亘喜生物还在TruUCAR的基础结构中嵌入了一个增强型分子,以提升TruUCAR-T细胞的扩增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