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8月底,我们熟悉的O药(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又一次宣布收获新适应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联合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
该方案在今年4月获得美国FDA批准抢占全球鳌头之后,仅用了短短4个半月便成为了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胃癌一线治疗的免疫疗法,速度之快令人称道。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FDA获批认可一致,这次在中国的获批也没有限制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
对于这项看起来“长而复杂”的适应症,咚咚给大家画个重点:
(1)
O药联合化疗
既往来看,化疗是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一线标准的治疗方案,但化疗治疗的中位生存期往往无法超过1年[1]。但由于胃癌治疗实在太难,这个结果竟迟迟没有完全的突破,仅在年左右,其中小部分的HER2阳性患者依靠靶向药物突破了1年瓶颈,此外的大部分患者,并无他解。
而此次O药与化疗联用方案获批,正是因为研究结果证明,这种组合可以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对比单用化疗能够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2)
一线治疗
早在去年3月,O药就成为了中国首个获批的胃癌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晚期胃癌的三线治疗,也就是接受过两种或以上全身性疗法的患者。如今O药的适应症从后线提前到一线,进一步提升了PD-1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也打破了中国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十年困局。
那么,此次O药的获批对于国内胃癌患者有哪些新意义呢?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1
中国胃癌的发病特点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癌症流行数据显示,年中国胃癌年发病数达40万[2],居全球首位。从全国范围内看,胃癌的新发病例数仅次于肺癌,在同时期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方面排名第二。
年,《中国公共卫生》发表了一项的meta分析,对例累计病例组患者,对照组人群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论显示,消化系统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重盐、干硬食品、饮食不规律、进食速度快等都是中国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3]。
在中国,胃癌早筛意识尚未完全成熟,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或转移阶段[4],加上胃癌造成的消瘦和营养不良,往往导致患者治疗耐受性下降。因此一线治疗是胃癌患者赢取更多主动权的最佳机会。
即便理论如此,但事实却是,多年来晚期胃癌治疗始终不尽如人意。化疗疗效有限,而化疗外的一线治疗也鲜有突破。在CheckMate-研究公布结果之前,免疫治疗也曾因为屡屡碰壁而让科学家们困扰不已。
好在,CheckMate-研究终于带来了曙光。
2
突破性的获批
为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此次O药联合化疗方案的获批,打破了中国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未有显著成果的十年之困。具体成果如何?我们用数字来说话。
在全球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中,O药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对比单独化疗用于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和食管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获益:
在研究整体人群(包含PD-L1CPS≥5/CPS≥1/CPS1的各类PD-L1表达水平患者)中,免疫+化疗组患者均实现了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双重获益”[5]:
而更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