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前的一个中午,那时我跟科里的龚老师学习术中快速诊断。当时一下子送来好几个标本,一个接着一个。其中有一个楔形肺送检标本,我切开一看是个暗黄色的肿物,直径大约2.5cm,与周边粘连紧密,但与普通的腺癌不一样。取了肿物+周边组织送冻头。冻头涂胶水后迅速冷冻成块,切片染色观察。
当时镜下看到大量黏液背景,其中有实性筛孔状腺体团,虽然与普通腺癌不一样,但是还是发了诊断——恶性肿瘤,考虑腺癌。这个诊断发完之后,马上开始下个病人的术中快速检查。
过了二个多小时,上级医生过来要看这个病例,因为临床继续做了肺叶手术,然后不太放心,所以打电话过来问一下。然后我们才发现这个病人才23岁。
接下来科室二个老师一起来讨论。讨论认为所谓的黏液成分可能不一定是黏液,是什么东西我忘记了,这个病例并不能排除是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后来又把标本翻出来看了一遍,因为不太典型。这样我们的压力就非常大。不管怎么样,病人的肺叶已经切下来了。二个人的心情比较沉重,不知道该怎么办。接下来把那个肺组织取了材做快速石蜡。我当天晚上想了好久,刚开始还在想我们是对的,后来越想越觉得良性可能性大些,毕竟这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没有看到什么核分裂象。
第二天下午部分常规片子出来了,我有事耽误了一下,龚老师他们分析了一会之后我才来诊断室,龚老师开心地站起来,朝我微微一笑,说:"这是个癌”。我把常规切片拿过来一看,周边的贴壁样腺癌,边界外的经气道播散这些征象全出来了,肿瘤的黏液与筛孔状腺体也看得更清楚了。后来的分子检测证实是ALK阳性的肺腺癌。还好,没有让病人做二次手术。我们也幸运地没有犯错。
我一直记得这个病例,因为术中快速完成之后的当晚不仅我辗转难眠,龚老师也很焦虑。这应该是我遇到的最年轻的肺部术中快速病例。虽然我们在书上见过这个病理,也知道这样一个变化,但是真正让我们来面对的时候,却又难以承受的压力。
走钢丝
病理医生在面对术中快速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少见甚至罕见的病例,个别病例可能听都没听过。但是,他们仍然要凭自己的经验给予意见。时间只有那么多,后面还有成堆的病理要看,好几个病人躺在手术台上。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有经历难以体会。就是今天,我们科术中快速诊断了一个34岁恶性叶状肿瘤,病友经历了扩大手术。这种导致扩大手术的术中病理诊断是术中快速的常客,也陪伴着病理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所以,我以前在文章中说肺结节术中快速检查之前可以与病理医生沟通一下影像所见与手术时间,这是有帮助的,会让肺结节的术中冰冻打得更准确更好。同理,其它的快速检查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