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从医院获悉,该院乳腺外科副主任余科达教授带领团队历时2年,联合哈尔滨医院、中国医院,开展乳腺癌单细胞转移机制和特点研究,在全球首次揭示:乳腺癌早期转移亚群在转移过程中氧化磷酸化通路和糖酵解通路活性的互相演变,发现该亚群在乳腺癌原发肿瘤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氧化磷酸化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价值。
这意味着,未来临床上可针对该通路甄别那些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乳腺癌患者,并开发特定的药物和治疗靶点,进而实现降低早期乳腺癌转移发生几率。近日,顶尖学术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Science,影响因子17.5分)在线发表这一重要发现。
淋巴结腋窝转移严重制约乳腺癌患者疗效和生存期
乳腺癌是肿瘤中预后相对较好的一种癌症。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乳腺癌正逐渐变成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临床上约有30%的患者首诊已发生转移,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占乳腺癌患者25%左右。
据统计,患者预后随着乳腺癌阳性淋巴结数量的增加而变差。与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1-3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10%,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或4枚以上的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35%左右。
“肿瘤转移或肿瘤细胞在全身扩散,是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邵志敏教授强调,临床研究者亟需聚焦这一问题,找到乳腺癌细胞“跑”向腋窝淋巴结等脏器的转移机制和细胞特点,进而寻找出能够阻断这一通道的药物或治疗靶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
余科达教授领衔团队与合作单位运用最新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库组技术,精准发现乳腺癌中是哪些细胞转移到了腋窝淋巴结,这些转移细胞有哪些独特特征,为一步破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问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重磅发现成果未来有望开发新药和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自年起,在获得原发灶和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后,构建了包含个细胞的单细胞数据库,从中鉴定出同时出现在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的乳腺癌早期转移亚群。
“既往的研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