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小生程风敏熊志翔
4月15—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全市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丰都举行。
今年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接受度,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为此,医院举办了包含专家义诊、科普讲座等系列公益活动。
我市肿瘤发病率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4日,重庆市疾控中心、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重庆市年新发肿瘤登记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年肿瘤新发病例累计报告例,报告发病率为.02/10万。肿瘤死亡病例累计报告例,报告死亡率为.97/10万。
据了解,我市于年开始开展肿瘤发病监测工作,肿瘤监测区县由年的4个增加到年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由年的.80/10万上升至年的.02/10万,全市万人口,平均每小时约有10人被新诊为癌症。与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55/10万)比较,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居前三
从肿瘤新发病例报告数和报告发病率看,男性例,发病率为.06/10万。女性例,发病率为.23/10万,报告发病性别比1.44:1,男性高于女性。
从肿瘤死亡病例报告数和报告死亡率看,男性例,死亡率为.23/10万。女性例,死亡率为.83/10万,报告死亡性别比2.01:1,男性高于女性。
重庆人更容易患上哪些肿瘤?《报告》显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发病率排名前六,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6.46%;死亡率前六的肿瘤则为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8.04%。
《报告》还显示,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40岁后发病率呈快速上升。与上一年相比,发病率与死亡率波动不大,前六位肿瘤部位不变,总体发病和死亡情况较为稳定。
良好生活方式+肿瘤筛查预防癌症
据了解,《报告》每年发布一次,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肺癌和肝癌均排在我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前两位。
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江跃全介绍,肺癌在全国都是“第一杀手”,肺癌高发因素主要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肺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因而只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就可以有效避免肺癌的侵扰。
江跃全说,导致肺癌最明确的因素就是香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风险高7至11倍。除了香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江跃全同时建议:装修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而且不要刚装修好就住进去;不吸烟的“家庭煮妇”们,要注意营造一个清洁通风的厨房,减少高温煎炸这一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多开窗保持厨房空气流通;40岁以上,经常抽烟、长期受环境污染等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超过一半的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医院肝胆胰肿瘤科主任邓和军说,长期喝酒、长期食用腌制、霉变食物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邓和军说,酒清对肝脏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随着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演变,最后导致肝癌的发生。
邓和军建议,30岁以上酗酒男性、慢性乙肝、脂肪肝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肝胆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AFP)。
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主任张海燕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做好肿瘤的筛查,就可以将患癌风险降到最低。
进一步加强肿瘤防控,实现早诊早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手段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癌症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慢性病。人体细胞在外在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在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重庆市癌症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吴永忠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手段的不断提高,癌症的诊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不再是无药可治。但因为很多患者临床诊断较晚,加上一些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程度低,肿瘤防控能力仍然欠缺,导致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1%。
吴永忠说,年开始,重庆市癌症中心、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联合医院构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涵盖7医院、23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3个单病种专科联盟、54医院,累计84个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形成以医院为龙头,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格局。
沙坪坝台王小生程风敏熊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