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喉咽肿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喉咽癌专委会”)第一次委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喉癌、喉咽癌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学习班在广州顺利举行。大会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主办。会上,举行了喉咽癌专委会选举仪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刘学奎教授当选主委。同时,分别进行了喉癌、喉咽癌相关手术的直播展示。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对喉咽癌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医院发展概况,医院近年来多项研究写进了NCCN指南,寄望专委会的成立及学习班的举办,能凝集专家力量,进一步推动喉咽肿瘤规范诊治,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收获高质量的成果。
▲徐瑞华致辞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兼头颈外科学组组长、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潘新良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致辞。他表示,希望专委会的成立能在今后带动和提高广东省喉咽肿瘤的诊治水平。
▲潘新良致辞
喉咽癌专委会主委刘学奎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学习班手术直播聚焦实用技术细节,举行主题讲座分享更多喉癌、喉咽癌治疗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各位与会嘉宾分享讨论病例、多视角多观点思想碰撞,让喉咽癌防治向着“规范、协作、创新”的研修目标不断前进。
▲刘学奎发言
先保命还是喉功能?
刘学奎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针对喉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射治疗、手术治疗、放射和手术的综合治疗。一般来说,早期喉癌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中晚期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他表示,喉癌早期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一旦发展到晚期才被确诊,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与许多癌症一样,在我国,很多喉癌病人在确诊病情时,往往已到了中晚期,晚期喉癌的治疗仍是个难题。”
▲刘学奎介绍“喉癌临床和基础研究”
传统的喉癌治疗模式是进行全喉切除+放疗,将病灶完全切除,患者的生存情况依旧比较乐观。但这种治疗模式下,喉的功能往往严重受损甚至无法保留,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发声功能,导致生存质量不佳。
近20多年来,随着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晚期喉癌的治疗上,有些医生提出要尽可能地保留喉功能,先进行放疗、化疗,若效果不佳或病情复发再进行手术切除。
刘学奎教授指出,保留喉功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先为病人保住命。临床实践显示,放化疗在相当一部分喉癌患者身上难以取得良好疗效,在“保功能优先”的治疗思路下,患者有可能错过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最终无法动手术。“相当于,万一先放疗后手术的方案效果不佳,之前的放化疗就浪费了,术后再放化疗的‘补救’机会也失去了。”他认为,在决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谨慎抉择,因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刘学奎教授创新性地使用钛网支架进行喉功能重建,为患者提供了多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这一新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医院采用。
▲手术直播展示现场
声音嘶哑1个月没好转不妨做个电子喉镜检查
“老烟枪”只需要警惕肺癌?非也!
刘学奎教授提醒,声音沙哑一个月以上没见好转,如果本身还是“老烟枪”的话,就更要注意,不妨查一查电子喉镜,以防喉癌。
近年来,喉癌发病呈增长趋势,在所有头颈部肿瘤中居第二把“交椅”。
他表示,声门型喉癌早期表现就是声音嘶哑,容易与所谓的“火”、喉咙痛、咽喉炎等相混淆。
他指出,在进行清热、消炎治疗后,声音嘶哑依旧迟迟不见好转,甚至更加严重,医院的耳医院的头颈科就医,进行电子喉镜检查。“这种检查费用不算高,而且非常方便,一旦看到喉部有可疑肿物,医生取样进行病理检验,有利于尽早明确诊断。”
近年来,喉癌在我国呈现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刘学奎教授建议,有吸烟史或口交史、40岁以上的男性,一旦频繁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经常规的咽喉炎治疗效果不好,最好能做一次电子喉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喉癌的踪迹。
在培训班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带来了一场接一场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病例的分享与讨论激起了参会专家、学员激烈讨论,会场气氛热烈,均表示获益匪浅。
▲参会专家开展学术讨论
▲合影留念
编辑|尹蓁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郑夏静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