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刘薇实习记者杨丽珠)15岁的亮亮(化名)两三年前开始频繁流鼻血,由于每次都能慢慢止住,家人并没太在意。直到最近孩子脸部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肿胀,加上眼球胀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鼻腔至颅内已长出鹅蛋大的肿瘤。
5月7日,成功手术后一个月的亮亮,医院进行随访,从外表完全看不出他不久前经历过一次脑部肿瘤摘除手术,现在摆脱颅内“定时炸弹”威胁的他,与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正常学习生活。
亮亮一家来自塔城地区,15岁的他虽上初中,但身高体重与10岁的小学生差不多,父母原以为孩子只是简单的发育不良。“直到这次孩子的脸一直肿胀不消,医院一拍片子说脑子里有个大肿瘤,才知道孩子发育不良、贫血都是这个肿瘤引起的。”亮亮母亲说。
医院确诊亮亮患上的是巨大颅内外沟通性纤维血管瘤,因为病情已很严重,医院就诊,但收入普通的家庭无力支撑这样高昂的费用。颅内肿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孩子的生命,亮亮母亲心焦地四处打听,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便来到这里寻求仅剩的一点希望。
“患儿就诊时肿瘤已生长巨大,原发于颅底深部的肿瘤,一部分侵犯了颅底多个区域,压迫颅内神经、血管导致患儿出现视物不清、眼球肿胀等症状,一部分在颅外鼻腔内,时常发生小破碎导致反复流鼻血,引起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医院耳鼻咽喉诊疗中心鼻颅底专业组副主任医师蔡亮介绍。
常规来说,这样巨大的肿瘤彻底清除,需要耳鼻咽喉科及颌面外科先进行颅外手术,神经外科再开展开颅摘除手术,不仅孩子要经历两次“折腾”,还会造成头面部的较大创伤。对于青春期正在发育的孩子,术后愈合时间、颜面的外观创伤都很不利。
鼻颅底专业组主任医师柯星星多次协调医务部、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及数字剪影科进行会诊,最终决定使用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治疗方案--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技术,从人体自然鼻腔通道靠近肿瘤,即可以避免面部皮肤切口,也能避免开颅手术的二次创伤,一次性解决这一难题。
4月5日,亮亮被推进手术室,由蔡亮主刀、主治医师张弓剑辅助。在一侧鼻孔仅有1公分左右的操作空间中,伸入3、4种手术器械,两人娴熟、默契地配合犹如“一人四手”。肿瘤本身包含很多发育不良的血管,而且周围遍布大脑血管及颅神经,手术过程犹如“蛛网中取物”。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赵晓亮通过国内先进麻醉技术,控制血压、减少手术区域出血。
经过4小时各专业学科组的协同努力,亮亮的手术顺利并安全完成。现在面部“完好无损”的他,术后一个月恢复良好,摆脱肿瘤威胁后,他的体重已经增加了5公斤。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男性身上,虽然是良性血管源性肿瘤,但生长巨大时会明显堵塞鼻腔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或压迫颅内神经、血管或脑组织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常见的是因瘤体反复出血导致严重的贫血或营养不良。”蔡亮提醒,当青春期男生出现不规则鼻腔出血时,一定要予以重视到耳鼻咽喉科排查具体原因,避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