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转变畜牧业养殖模式-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陕县转变畜牧业养殖模式
作者:马志存;郝国超
10-11
09:52:57
9月21日,河南省陕县温塘奶牛养殖小区的业主卫东林、贺玉民,一早就把当日产的1.3吨鲜奶送到人和牧业养殖小区的接奶车上,不用出门就完成了售奶工作。在该县,像卫东林这样放弃散养,在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养殖的农户已达到300余户。
近年来,陕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引导农民转变饲养模式,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在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上下功夫,通过建设养殖小区、实行规模养殖、生态养殖、果园养殖、舍饲养殖,走活了畜牧业发展“一盘棋”。
为了促进养殖模式转变,该县着力培育发展了一批集约化程度高,品牌优势明显的大型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专业村,三门峡市天顺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是该县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肉牛生产产地认证的肉牛生产企业,通过发展延长肉牛生产链条,增加了肉牛生产附加值,每头肉牛增加效益千元以上。目前,存栏肉牛1000头,年出栏肉牛2000头,成为河南省最大、最规范的供港肉牛养殖企业,带动了近百户农民发展肉牛育肥和千户以上农民发展良种牛饲养;三门峡人和牧业养殖小区,实行集中挤奶,统一外销,每年创效益40万元以上,而且带动了30多户农户发展舍饲奶牛养殖,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西张村镇南沟村512户农民有330户从事生猪规模养殖,该村每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形成了规模优势。
陕县为了提高养殖户标准化规模生产意识,抽调13名技术人员定期到各乡、村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培训,每年共举办各种养殖业培训班40余期,编印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新技术的推广,各种形式的特色养殖模式,为因地制宜转变养殖模式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养殖业发达的村,发展农用沼气近3600户,探索出“畜禽粪便发酵沼气,清洁能源入户,沼渣沼液肥田”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解决了人畜混杂、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实现了秸秆、粪便资源化计划,农民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在果园较多的村,农民将畜禽舍迁到果园,实行果园养殖,全县发展果园养殖农户1000余户,农户实行果园养殖,降低了畜禽发病率,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引导农民舍饲养殖,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牛羊舍饲养殖比例迅速扩大,全县发展舍饲肉牛育肥场超百个,年育肥肉牛万头以上,每头牛增加效益千元以上;发展舍饲奶牛近千头,每头牛年生产效益5000元。既减轻了家畜对草山草坡过度掠夺,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牧业持续发展;又充分利用了秸秆,实行过腹还田,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目前,全县现已建成养殖小区24个,入区农户300户,存栏生猪6296头,肉牛2520头,奶牛600头,蛋鸡10万只;小区内人均牧业收入达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