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气爆惨案凸显高雄发展困境
香港新闻8月5日电 “8·1”高雄气爆惨案,凸显高雄先天不足的发展困境。儘管陈菊市长执*8年来,试图透过举办世界运动会,兴建艺术中心、会展中心、流行音乐海洋文化中心,以便改变高雄的產业结构,但高雄长期作为台湾石化业的发展枢纽,所累积的陈年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从南高雄的林园、小港、前镇,一路延伸到大寮的大发工业区,再到北高雄的楠梓、仁武、大社等仁大工业区,歷经40多年的长期经营,构成台湾分佈面积最广的石化工业区,地下管线密集串接,几乎贯穿整个高雄市区。
1987年6月,高雄后劲居民受不了长年的工业污染和公共安全事件,爆发要求“中油”第五轻油裂解厂迁厂的群眾抗议,“中油”后来做出15亿元新台幣回馈金和25年迁厂的承诺,但眼看2015年就要届满25年,“中油”至今仍然没有迁厂动静。
陈菊市长所面临的困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一、石化业雇用了大量高雄人口,儘管污染与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始终是高雄的第一大產业,1998年-2006年谢长廷执*期间,曾试图发展以运输和物流为主的综合经贸园区,但由於当时並未开放两岸“三通”,產业转型並未成功。
二、石化业属於“中央”管理许可权,並不归地方。例如在气爆之后,陈菊要求“经济部”所属公营事业单位及各工业区、加工区、科学园区,將所有工业管线、雨污水管线、民生事业管线的图资及监控机制送到高雄市府,並要求落实异常状况通报机制,但“经济部”却表示碍难同意。
三、由於石化业管理长期与地方*府脱节,不管是高雄消防演练或环保勘验,並不能確切掌握石化业的异常状况。以“8·1”气爆为例,早在7月31日晚上8点多就发生气体外泄,但市府救灾人员到现场三个小时之后,仍然缺乏足够情报找出源头,最后导致4名人员因为气爆丧命。
为了有效管理石化业的污染和公共安全事件,高雄在“8·1”气爆惨案之后,短期要成立包括地方*府参与的事权统一平臺,统管遍佈高雄各地的石化產业;中长期要投入更大力量推动產业转型,让高雄依赖石化业的比重可以逐年降低,才能根本走出高雄先天不足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