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话剧团走过60年
今年2月,虽说有春节假期,但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的演员们一天也没休息。每天两场演出,从早到晚带着妆,尽管累,但看着满剧场的观众,听着如潮的笑声,他们的心飞扬着。 原标题:新疆话剧团走过60年 执着坚持,让话剧扎根新疆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今年2月,虽说有春节假期,但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的演员们一天也没休息。每天两场演出,从早到晚带着妆,尽管累,但看着满剧场的观众,听着如潮的笑声,他们的心飞扬着。 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用 执着地坚持 形容他们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们的执着与坚持,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深深扎根新疆。 坚持,也让他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2014年年底,话剧《大巴扎》荣获中国话剧界最高奖 金狮奖。
新疆话剧团演出剧照。资料照片 让话剧表现民族团结,传播中华各民族文化 谈起当年跟随部队来到新疆的情景,今年79岁的赵桂良记忆清晰如昨。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赵桂良就到了新疆, 1955年,我们演了第一场话剧《刘胡兰》,我演的角色叫石头。当时演出真可以用 万人空巷 来形容,那是许多人第一次看话剧。
话剧团团长戈弋介绍,当时部队想解散话剧队,时任新疆领导的赛福鼎找到周恩来,希望保留话剧队,因为 新疆话剧从一开始,就秉承了维护民族团结,传播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任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周恩来同意了。
1959年,我们根据新疆和田农民库尔班 吐鲁木骑着毛驴要上北京见毛主席的事迹,创作了新疆第一部原创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这是我国话剧舞台上第一次表现少数民族的题材,我在其中演了库尔班 吐鲁木大叔的准女婿这个角色。 赵桂良说,这部话剧一上演,就受到新疆各族观众的极大欢迎,演出场次不断,还登上了中南海的舞台。 戈弋说,听老人们讲,那次演出在全国引起了极大轰动,因为大家觉得话剧是用汉语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用来表现少数民族题材,让维吾尔族说汉语,很新奇,所以在各地的演出都吸引了众多观众。 当库尔班 吐鲁木到了北京要见毛主席时,我们采用一幅毛主席照片的方式,让剧情达到高潮,随即大幕急速地落下。 回忆起当年演出的情景,赵桂良眼里满是泪水。
让话剧表现民族团结,新疆话剧人从建团起就深深树立了这种理念与创作原则,他们不断完善和丰富着这种理念,从而让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在新疆牢牢地扎下了根。 戈弋说。 新疆话剧疆味浓,观众看了不陌生
话剧在新疆有着广阔的舞台,虽说它的演出受制于必须听得懂汉语,但我们每年下乡演出还是很受欢迎。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们到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演出,剧场上挂了一个横幅 欢迎化剧团 ,把 话 写成了 化 ,但我们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们想看我们的演出,这是演员最兴奋的事。 赵桂良说。 表现新疆和平起义的话剧《金瓯记》,表现新疆英模人物的话剧《林基路》《吴登云》,表现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罗布村纪事》《丝绸之路上的红氍毹》 60年来,新疆话剧团创作演出了多少台表现新疆题材的话剧,大概没人能数得清了。
近几年,我们在表现新疆民族团结的题材上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先后创作了新疆话剧三部曲《马市巷子》《大巴扎》和即将在今年演出的《北园春社区》,说的都是新疆的事,演的也都是大家熟悉的人,所以接地气,有亲和力。 戈弋兴奋地说, 《大巴扎》几年间演出了100多场。今年我们还将去内地巡演,从乌鲁木齐一直演到广东,一路有近50场演出。
在坚持原创的基础上,他们还改编了大量的内地话剧。正在演出的《特殊作业》就是一个例子。这部话剧由内地剧作家创作,市场反响很好,经移植后加入了不少新疆元素。 让内地话剧有新疆味,让新疆的观众看了不觉得陌生,这是我们从一开始移植就确定下的原则。 赵桂良说。 少数民族地区,话剧有广阔舞台
我们团成立时演职员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知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假古兰旦姆的扮演者,就是我们团的演员,她是俄罗斯族。 话剧团副团长王芳介绍。在她的眼里,这些来自祖国各地、不同民族的演职人员,为了新疆话剧的繁荣发展,劲往一处使,将话剧这门艺术播撒在新疆大地上。 78岁的陈德才是中央戏剧学院1964年的毕业生,当年同他一起来到新疆话剧团的不仅有表演系的,还有导演系、舞台美术系的一批大学毕业生。他说: 那时大家听说可以去新疆工作,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学校也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充实到新疆话剧界,从而让新疆话剧团第一次有了专业的演职人员,走上了正规化的创作演出之路。
戈弋说: 新疆话剧能有今天,得到了来自全国的大力支援与帮助。20世纪90年代初,陈德才当团长时,找到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希望给新疆办个班,支援新疆的话剧发展。他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也就有了当年最出名的新疆话剧班。一直到现在,内地一些著名的学院,像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每年都给新疆一些培训名额,让年轻演职人员得到更多的培养。
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新疆话剧团6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始终坚信,话剧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有着广阔的舞台和众多的观众。只要我们心里有观众,就能让话剧培植在更多不同民族观众的心里,就能让中华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根植在人民的心中。现在我们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一至两台搬上舞台的话剧演出,两至三年有一台大型原创话剧展现给观众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 戈弋坚定地说。 (光明王瑟) 健美比赛后台:工作人员帮抹油 function forumhottag_callback(data){ tags = data; }